当前位置:

散淡“湘人”叶选宁

来源:红网综合 编辑:余艺丹 2016-09-30 15:06:22
时刻新闻
—分享—

散淡“湘人”叶选宁

侯严峰

    前几天,与家人筹划着在新居客厅墙壁上挂一幅书画。不约而同地,我们想到了7年前叶选宁老人书赠的那幅草书——唐代大诗人李白的《将进酒》。

    那是一幅笔力遒劲的书法作品,百余字的长幅,龙飞凤舞,字字珠玑,全然看不出是一位古稀老人左手所书。

    恰在此时,浏览微信朋友圈惊悉,叶选宁老人于当日辞世,享年79岁。

    散淡而不拘俗礼的湖湘做派

    初识叶选宁,是在8年前一个周末的傍晚。

    那天,还在新华社湖南分社工作的我,正准备赶往宾馆,去会见几位北京来长沙的客人。在路上,接到友人张先生电话,说是叶选宁专程赴浏阳出席王震将军百年诞辰纪念活动后,刚刚返回长沙。当晚,叶选宁与家人和几位朋友在九所宾馆设家宴,请我参加。

    此前,虽然知晓叶选宁是叶剑英元帅的次子,曾在军内任职,衔至将军;后虽经商,却又倾情书法,更像一位散淡的墨客雅士。

    我来迟了。进得门来,只见一张偌大的餐桌旁,已是宾朋满座。年逾七旬的叶选宁坐在主人位上,圆脸,头发稀疏,脸色红润,颇有乃父风范;右侧是王军,再侧是毛远新;左侧位子空着,显然是为我预留的;我的左侧,是叶选宁夫人钱铃戈。

    席上除了叶家长辈,便是朋友和几个子女,并无达官显贵、党政要人。

    餐桌上摆放的,不过是辣椒炒肉、臭豆腐等家常湘菜,面前的杯子里,浅浅地斟着红葡萄酒。

    没有繁文缛节,甚至没有初次谋面的客套,叶选宁端起酒杯,随意地啜饮了一小口,算是表达了主人的热忱。接下来,他便自顾自地一边操着地道的湘音海阔天空,一边胃口极好地享受着菜点。见一盘臭豆腐吃光了,他马上喊来服务员:“再来一盘噻。”

    谈天论地拉家常,看似散淡,叶选宁的话里话外,不时透出对社会、对人生的哲理思考,以及有别于常人的精神丝缕。

    见我诧异于他的湖湘做派,叶选宁脸上露出得意的笑容:“这你就不知道了!”他告诉我,幼年时,他寄居外婆家多年,熟稔湖湘风习,对祖籍广东却是不甚了了。况且,在座的几位朋友,祖籍也都是湖南。

    直到家宴结束,我们杯子里的那点儿红葡萄酒还没喝完。

     生母曾宪植:出身名门望族的传奇女子

    2010年秋天,还是朋友张先生打来电话,叶选宁生母曾宪植诞辰100周年纪念日这天,要在双峰县举办纪念活动。叶老因故不能出席,问我能否抽空去一下。

    我去了。一天的活动,简短而丰富。有亲友故交的缅怀座谈,有中共双峰县委宣传部编纂、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柳仪陶范》一书首发仪式,有在白玉堂举办的曾宪植同志专题陈列展,还有曾宪植女士塑像落成揭幕典仪。

    此行匆匆,却对叶选宁的出身家世有了更多的了解。

    原来,出生于1910年的曾宪植是曾国藩之弟曾国荃第五代孙,17岁便考入中央军政学校武汉分校,是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第一批女兵。当时,叶剑英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参谋长。1928年,曾宪植与叶剑英结为伉俪。新中国成立后,曾宪植一直在全国妇联从事领导工作。

    《柳仪陶范》那本书的封面,曾宪植一帧俊美的照片,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对这位出身名门望族,却以少年之身投身革命的传奇女子,人们也充满着崇敬之情。

    战乱年代,颠沛流离。叶选宁未满周岁,就被送到双峰县荷叶镇大坪村外婆家代为抚养。直到1950年,叶选宁才告别大坪村来到北京就读。

     清秀俊逸、疏朗大气的左手书法

    用著名湘籍书画家黄永玉先生对叶选宁书法艺术的评价,便道是“格局严谨,用笔郁沉,十分之讲究;不从流俗,循尚规矩”。

    听朋友说,叶选宁很少宅于一地,常常在外奔波。在南方,除了广东、海南,便是湖南。会友、书法、休闲,似乎是他“退休”生活的全部。

    那时候,我与叶选宁其实也就是一面之缘。可是,老人却常常记挂着我们。

    有一次,朋友张先生来长沙,告诉我叶选宁给我写了一幅字。展开字幅,但见唐代诗人李商隐诗作《北青萝》中的一句跃然纸上:“独敲初夜馨,闲倚一枝藤。”一个个斗大的草书字体,清秀俊逸,疏朗大气。

    后来,张先生再次来长沙,又带来叶选宁题赠与我的一幅书法作品,还是那熟悉的草书。这次,叶选宁抄录的是李白的长诗《将进酒》。我一边欣赏,一边感叹。是啊,老先生年事已高,早年下放做工时还伤残了右手,左手抄录这首长诗,该是多么的不易!

     举办“习字展”缅怀母亲

    最后一次见叶选宁,是2015年10月11日,在长沙岳麓书院举办的“晴耕雨读——叶选宁习字展”。

    走进会场,已是座无虚席。主席台上,除了一位主持人,便是叶选宁夫妇,和坐在中间的黄永玉。

    这时才发现,当年手有残疾,但腿脚灵便的叶选宁,此刻却端坐在轮椅上。

    还是那一口道地的湘音,还是那不拘俗礼的散淡,还是那风趣幽默的言语。带着一副大墨镜的叶选宁,就举办“习字展”的初衷侃侃而谈。台下,不时发出阵阵愉悦的笑声。

    这个“习字展”,集纳了叶选宁10多年创作的书法作品98幅,还是以他擅长的草书作品为主。

    这天,也是母亲曾宪植逝世26周年纪念日。叶选宁说,选这个日子,在母亲的故乡举办“习字展”,是对先辈们最好的缅怀。

    “习字展”举办期间,在浏阳河与湘江交汇的北辰三角洲洲际酒店,叶选宁又一连住了10天。也许,对于生命眷恋且又达观的参悟,是这位一直把湖南看做自己家乡的散淡之人久久不舍离去的原因。

 

(源自湖南日报多媒体数字版2016年07月15日 星期五)

来源:红网综合

编辑:余艺丹

本文为社科规划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sk.rednet.cn/c/2016/09/30/4098372.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社科规划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