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理论工作“四大平台”建设 打造湖南社科理论高地
李湘舟
(2015年12月15日)
第六届湖南省社科界学术年会暨全省改革进行时的“思与行”成果交流会,是我省社科学术成果和改革研究成果的一次大展示。利用这个机会,我简要回顾一下今年的工作,并对如何推进理论工作“四大平台”建设,努力打造湖南社科理论高地谈点看法。
一、今年我省社科理论工作取得了新进展
在我省社科界各位同仁的共同努力下,今年我省社科理论工作和其他工作一样,取得了可喜进展和明显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学习宣传研究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取得了新进展。我们以各级党委中心组学习为龙头,以开展“学讲话用讲话心得录交流活动”为抓手,以开展大规模集中宣讲和基层百姓微宣讲为载体,深入推进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学习宣传和研究,在用讲话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方面,形成了许多亮点,推出了许多成果,取得了许多新成效。
二是“为改革攻坚献策”社科研究行动取得了新进展。今年我省社科界紧紧围绕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各项改革任务,继续开展“为改革攻坚献策”社科研究行动,认真组织了改革重大课题研究、重大决策咨询智囊团对口服务、研究成果进改革决策和改革实践、改革进行时的思与行专题宣传等四大主要活动。我们以省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的形式,下达了30多项改革重大研究课题,推出了一批有学理支撑和应用对策的研究成果;我们组织重大决策咨询智囊团50多名专家对口服务我省9个改革专项领导小组,广泛开展专题研究、政策咨询、专项调研等活动,发挥了“参谋部”和“智囊团”的作用;我们组织全省社科界在省直部门、市县乡(镇)党委政府、企事业单位等建立了90多个对口服务联系点,以“三走进三服务”为主要方式,开展对口服务活动150余次,提出专业性意见建议130多条,发表相关成果100多篇,架起了社科成果进改革决策和改革实践的桥梁;我们聚焦我省改革攻坚的进程,认真总结了9大类改革的认识成果与实践成果,举办了9个专场报告会,营造了浓厚的改革氛围。所有这些活动,都得到了上上下下的一致好评。
三是新型智库建设取得了新进展。今年是新型智库建设的“元年”。我省积极贯彻中央精神,以省委省政府两办名义出台了我省新型智库建设的实施办法,确定了省社科院、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省委党校、国防科技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为我省首批七个省级重点智库,还召开了全省推进新型智库建设工作座谈会,举办了全国性的首届“湖湘智库论坛”。这样的推进力度和速度在全国都是领先的。
四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申报立项取得了新进展。我省在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立项中过去一直走在全国前列,今年又稳居全国“第一方阵”。今年我省获立国家年度项目168项,排名全国第七位;同时获重大项目8项,获后期资助项目15项,还有一项成果入选《成果文库》。这些都说明,我省社科湘军是有实力和战斗力的,在全国是排得上号、讲得起话的。
五是“湘”字号社科研究品牌的打造取得了新进展。今年来,我省不断整合“社科湘军”的力量,进一步打造了以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岳麓书院国学研究与传播中心、毛泽东研究中心和湘学研究院等为代表的“湘”字号社科研究品牌,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推出了一系列成果,有效扩大了我省社科界的对外影响。
六是社科普及工作取得了新进展。今年,省人大正式通过了《湖南省社会科学普及条例》,这标志着我省社会科学普及工作向法治化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同时湖湘大学堂、社科普及月、社科普及基地建设、社科普及读物评选等活动都可圈可点,促进了社会科学服务人民大众,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欢迎。
二、积极为推进理论工作“四大平台”建设发挥更大作用
去年以来,中央提出了建设理论工作“四大平台”的任务。这“四大平台”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马克思主义学院和报刊网络理论宣传阵地。今年6月和7月,中央分别召开了专题会议,云山同志和奇葆同志作了重要讲话,对“四大平台”建设进行专门部署。中央指出,“四大平台”建设是一个大思路、大战略、大举措,是我们推进社科理论工作的一个总抓手。推进“四大平台”建设,是我们社科工作界在新形势下要认真做好的一个大课题,也是我们在新形势下可以大显身手的大舞台。
首先,我们要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这个平台建设上发挥更大的作为。中央提出把“马工程”作为“四大平台”之首,主要任务是“四个加强”和“一个推进”。“四个加强”就是:加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编译和基本观点研究,加强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学习研究宣传,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建设,加强理论人才队伍建设;“一个推进”就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当然,“马工程”的主要工作在中央层面,但在我们省一级也有许多任务。我觉得,我省社科理论工作者要在推进“马工程”上显示作为,最主要的是要在以下三个方面显示作为。一是在研究阐释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上显示作为,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要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把“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等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研究阐释好,在这方面多出成果、出好成果;二是在深入研究和回答“三个重大”上显示作为。“三个重大”就是重大现实问题、重大理论问题和重大实践经验,这是中央提出的。云山同志在中央专题会议上的讲话中给我们出了“八个如何”的题目:如何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如何发挥好“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牵引和带动作用、如何转换经济发展动力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如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如何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治道路、如何增强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如何有效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如何通过从严治党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应该说,结合湖南实际把这“八个如何”研究好、回答好,我们完全是可以有空间、有作为的。三是在加强深层次理论问题的辨析引导上显示作为。当前的深层次理论问题,主要集中在如何看待西方宪政民主、“普世价值”、公民社会、新自由主义、西方新闻观、历史虚无主义以及如何评价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七个问题上,大家可能也感觉到了,现在我们与这七个方面错误思潮的斗争一直很激烈,作为党的社科理论工作者,在这些大是大非问题上要敢于亮剑、敢于发声,这既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显示作为的机遇。
其次,我们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这个平台建设上发挥更大的作为。中央提出,把中心纳入“四大平台”建设,主要任务是,要以扎实的理论研究为基础,以重大课题为牵引,以短平快的课题为抓手,全面提升中心的综合实力和社会影响力,使中心成为开展理论宣传、进行思想舆论斗争的“快速反应部队”。我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现有19个基地,每年都要在中央“三报一刊”发表一批有分量的理论文章,是全国地方“中心”的一支精锐部队。我们社科理论工作者要在推进中心建设上显示作为,最主要的是要在快速反应推出理论阐释文章上显示作为。具体来说,就是要努力聚焦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聚焦中央最新精神,聚焦社会热点思潮,在重大节点、重要关头和重大问题上及时发声、敢于发声、善于发声。比如说,今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召开以后,我们组织我省“中心”的各基地用一周的时间撰写了30篇阐释全会精神的理论文章,在《湖南日报》通过多个整版连续推出,收到了“及时雨”的效果。当然这只是“规定动作”,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和优势,选定更多的“自选动作”,做到“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第三,我们要在马克思主义学院这个平台建设上发挥更大的作为。中央提出,把马克思主义学院纳入“四大平台”建设,主要任务是,在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同时,着力强化理论人才培养,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事业源源不断输送新鲜血液。现在,全国93%的本科院校、97%的教育部直属高校成立了独立的思政课教学科研机构,有230多所高校正式命名成立了马院。我省高校已经有13所马院,思政课教学科研机构基本上都有。高校是我们社科理论工作的“大本营”。我们社科理论工作者要在推进马院建设上显示作为,最主要的是要在推进党的创新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上显示作为。具体来说,就是要面向广大青年学生,努力做好守护好马克思主义、传播好马克思主义、发展好马克思主义的工作,认真写好每一个教案,上好每一堂课,搞好每一项研究,使马克思主义在我们的三湘大地能够薪火相传。
第四,我们要在推进报刊网络理论阵地这个平台建设上发挥更大的作为。中央提出,把报刊网络理论宣传阵地纳入“四大平台”建设,主要任务是,做大做强党报党刊党网的理论宣传,把传统媒体的内容优势和新媒体的传播优势有机结合起来,巩固壮大主流思想理论传播阵地。我们社科理论工作者要在推进报刊网络理论阵地建设上显示作为,最主要的是要发挥我们理论功底强的优势,努力在多发声、发好声上显示作为。我们每一个社科理论工作者,都要力争成为报刊上的“红色理论大腕”,自觉把宣传阐释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开展理论引导作为自己的应尽之责;都要力争成为网络上的“红色理论大V”,在净化网络空间、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方面,最大限度的发挥我们的正能量。
三、努力为打造湖南社科理论高地继续共同努力
我们常说,湖南是文化大省。刘云山同志到湖南视察时,称赞湖南“文源深,文脉广,文气足”。为了延伸和发展湖南的文源、文脉和文气,四年前的这个时候,也就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召开后,省委省政府提出了一个明确的发展目标,就是要努力打造湖南文化高地,其中社科理论高地就是湖南文化高地的一个重要的、标志性的高地。什么才算是社科理论高地呢?我认为,这个高地应当有这么六个“高”:一是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举得高,也就是说,要把我们湖湘大地建设成为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红色阵地;二是学习宣传研究党的创新理论的热情高,也就是说,三湘人民对党的创新理论学习有自觉、宣传有特色、研究有水平;三是干部群众运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的自觉性高,也就是说,在湖南这块热土上,强大的理论力量能够转化为强大的物质力量;四是新型智库建设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的影响度高,也就是说,我们的智库真正成为了“思想的坦克”和发展的“智囊”;五是社科专家学者学术研究的水平高,也就是说,湖湘学者的研究成果能够走在全国前列;六是社科理论工作队伍的素质高,也就是说,我们有一支有影响力、有战斗力的社科理论湘军。应该说,这些年我们在打造这个高地上做了许多工作,但还有许多工作需要去做,这就要求大家继续给力,继续发力。实现打造湖南社科理论高地的目标,就要在以下几个方面继续努力。
一是要培养保持正确政治方向的高度自觉。社科理论领域是意识形态的前沿阵地,社科工作者是这个阵地的前沿卫士,因此,最要紧的是要培养和形成高度的政治意识和政治定力,把握好社科研究正确的政治方向。我觉得,这方面的高度自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条:一条是要自觉练好“基本功”,也就是要更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这个“看家本领”;第二条是要自觉牢记“任务书”,也就是要始终把“两个巩固”——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作为自己的责任和使命;第三条是自觉把握好“度量衡”,也就是要坚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衡量一切是非曲直包括衡量我们学术研究成败的尺子。我想,把这三条把握好了,我们的社科研究才会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而会走上一条健康的、有光明前途的康庄大道。
二是要从全省改革发展大局的高处着眼。从一定意义上讲,我们社科理论工作是一种高层次的服务工作,因此我们的研究要把为决策服务、让社会受益作为最高价值追求。而要实现这个价值追求,我们就要善于从高处着眼,始终做到胸中有大局。这两年我们之所以组织大家开展“为改革攻坚献策”社科研究行动,就是希望大家能从全省改革发展的高处着眼,在全省改革发展的大局中有所作为。当然,从高处着眼不能眼高手低,打造社科理论高地要善于从低处做起。也就是说,我们做课题、搞研究,一定要注意联系实际,面向实践,真正做到把心思放在现实中,把文风转向通俗化,把理论送到基层去,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三是要多奉献富有创新创造的高明之见。我们搞研究,最重要的是要作出自己的分析,亮出自己的观点,提出自己的对策。而作为湖南社科理论高地的一名建设者,我们无论是作分析、亮观点还是提对策,都要有能够让人们“精神为之一振”的高明之见。我认为,这种高明之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要敢为人先,有先见之明;另一方面是要敢为人新,有新见之明。这里最核心的要求是,我们做学问、搞研究不能被动应付满足于做“传声筒”,不能落后现实发展自甘于当“马后炮”,不能人云亦云陶醉于出“大路货”,一句话,就是要立志当“领跑者”,不能当“跟跑者”。在这个方面,中央领导同志还多次强调了一个问题,就是要注重学术话语体系的创新。奇葆同志说,我们要注重形成自己讲起来有底气、别人听起来也服气的学术话语,更好地阐明我们的主张和看法,努力解析当代中国价值观念,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中央和省委领导同志的期待,都为我们指明了努力的方向,我们一定要把我们湖湘文化的特质进一步发挥出来,努力在敢为人先和敢为人新方面有所作为、有所建树。
四是要树立立足和引领前沿的高远追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软实力,而增强这个软实力,必须要有硬功夫,没有立足和引领前沿的高远追求是达不到理想境界的。我们打造湖南社科理论高地,就要在这方面继续努力。我觉得,立足和引领前沿,首先要瞄准前沿问题,把研究学术上的前沿问题和现实中的前沿问题作为主攻方向,敢于嚼别人没有嚼过的馒头;其次要发挥前瞻思维,善于用“望远镜”看问题、作判断,努力见微知著、超前谋划;再次要推出前卫成果,努力潜心研究、大胆创新,做到见人之所未见,发人之所未发,形成引领前沿研究的成果。我想,我们社科研究如果具备了这三个“前”,就能无往而不胜,就能加快实现打造湖南社科理论高地的目标。
(本文是省委宣传部巡视员李湘舟同志在第六届湖南省社科界学术年会暨全省改革进行时的“思与行”成果交流会上的讲话。)
来源:红网综合
编辑:严欢
本文为社科规划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