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以需求导向促进社会事业转型发展

来源:红网综合 作者:童中贤 李海兵 编辑:严欢 2015-12-03 16:21:40
时刻新闻
—分享—
  社会事业转型发展是指将社会事业与社会建设、经济发展、生态保护、民生改善相结合,通过社会体制机制改革,促进社会服务政府单一供给模式向政府、市场、社会共担模式转变,社会服务计划供给模式向规划和公众需求导向结合模式转变,政府单一社会管理模式向多元治理模式转变,促进社会事业扩张式发展与内涵式发展并行,最终实现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加快社会事业转型发展是顺应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的迫切需要。当前,扩大内需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扩大内需应从加强社会事业发展着手,要转变观念,改变社会事业就是花钱的思维模式,认识到现阶段社会事业发展的重要性和必然性,大幅度增加社会建设的投入,着力减轻城乡居民的社会负担,加快推进社会领域的体制改革和制度建设,促进社会事业的转型发展。
  
  以公共服务供给推进社会事业均等化发展
  
  为公民提供基本公共服务是政府的重要职能。社会事业领域的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水平是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这些公共服务潜藏着巨大的发展空间。政府为公民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将成为带动社会事业发展的强劲动力,加快发展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能够有效推进社会事业快速发展。发展基本公共服务,要从保证城乡居民享有社会基本公共服务的基本权利出发,强化公共服务的系统性、协调性和综合性设计,推进保障性住房、教育、医疗、社会组织建设等相关制度的整合,切实加强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公共文化等基本服务体系建设。受经济发展阶段、历史原因和体制机制障碍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社会事业发展尤其是基本公共服务领域呈现出明显的非均等化特征,转变社会事业发展方式就是要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出发点,将更多的公共资源投入到基本公共服务领域,在满足基本公共服务需求的基础上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的优质化。政府要进一步转变职能,强化公共服务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加快健全覆盖全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立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与城乡居民收入等因素挂钩协同机制,让全体公民机会均等地享受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以民生保障推进社会事业公益性发展
  
  民生保障作为一项社会保障制度,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安全阀”,它能够解决人民群众在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等方面的后顾之忧。另外,社会保障也是经济的调节器,从世界范围看,社会保障历经多次世界经济大萧条而日益完善,显示出其在调节收入分配、缓解社会矛盾、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国家长治久安方面的强大功能。尤其是社会发展处于转型时期,社会保障不仅是消除民众后顾之忧、安定人心的重要保证,而且对于拉动消费、刺激经济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为此,一是要继续完善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逐步做实个人账户,尽快覆盖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城镇各类劳动者。二是改革机关事业单位退休金制度,大力发展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三是健全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做到应保尽保,并稳步提高保障标准。四是要加快建立统一的民生保障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民生保障关系跨地区转移接续。五是健全社会保障管理信息系统,建立个人终身社会保障号,并尽快实现全国联网。六是加大对贫困落后地区社会事业财政扶持力度。不断加大公共服务投入统筹力度,着力解决公共服务投入不平衡问题。
  
  以产业载体升级推进社会事业服务型发展
  
  当前,全国社会事业建设偏重于城市大大小小的社区和广大农村,而一些特殊区域比如产业园区却有所忽略。产业园区作为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对促进我国经济增长和提高国民生活水平贡献极大。然而,与园区经济发展不对称的是,当前大多数产业园区只重视经济相关设施的建设,而产业园区的相关社会事业建设却相对滞后。例如,一个聚集四五千人的专业产业园区,我们看到的只是几栋厂房,而商场、医院、幼儿园、小学等公共服务设施鲜有出现,而城镇一个相当规模的社区,往往教育、医疗、文化等社会事业设施俱全。生活在产业园区的产业工人,几乎成为只能工作的“机器”,难以与城镇居民一样在园区享受到工作之余的正常生活。产业园区社会事业是整个区域社会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拉动内需,而且对社会事业转型发展意义重大。为此,必须坚持经济建设与社会建设相结合,把社会建设贯穿于经济建设全过程,通过投资补助、PPP模式(公私合营)、特许经营、贷款贴息、资本金注入和政策优惠等支持方式,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园区社会事业工程建设,促进园区社会事业设施合理布局,服务园区经济发展,满足园区员工的生活需求。
  
  以个性需求满足推进社会事业市场化发展
  
  社会事业虽然带有公益性,面向全体大众,然而,具有13亿多人口的泱泱大国,社会事业发展也难以整齐划一,人们的个性需求更是具有很大的差异性。解决个性化需求问题,应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以满足不同阶层社会群体的不同需求为目的,通过量身定做,为特殊群体提供其经济能力所能承受的个性化社会事业服务。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高端人士群体不断壮大,现有相对紧张的公益性社会事业设施难以满足其不断增长的需要。他们想追求一种相对宽松、服务优质的享受型公共服务,这就为现有普惠型社会事业发展带来了难题。为此,必须坚持政府主导与发挥市场机制相结合的原则,更加重视发挥市场机制的决定性作用。消除社会资本进入开放经营性公共服务市场的障碍,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以多种方式参与和出资兴办各种社会事业服务项目,营造有利于各类投资主体公平、有序竞争的市场环境。创新公共服务体制,改革公共服务提供方式,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资高端社会事业建设,特别是高端养老机构,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对享受型社会事业的需求。
  
  以社会建设进步推进社会事业和谐发展
  
  社会事业是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管理的重要基础,并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推进社会建设,加强社会管理无疑会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在社会事业发展上也必须有所侧重。推进社会建设,关键是要切实解决影响或阻碍人民群众平安幸福的各种不和谐因素。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维护社会安定团结是社会建设的重点内容,政府应该把确保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作为一项重要的社会事业,尤其要以加强社会综合治理为着力点推进社会建设,推动社会事业和谐发展。各级政府要全面分析和把握社会治理的发展趋势,深入认识和分析社会利益结构、阶层需求、社会矛盾等社会问题,深入开展社会事业和谐创建活动,不因社会事业发展的缺陷而成为新的社会不稳定因素。特别是要调整财政收支结构,制定财政支持文化、体育、健身消费等具体办法,将更多财政资金投向公共服务领域和社会发展领域,逐步加大对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保障性安居工程、公共文化等的财政支持力度。(作者单位:湖南省社会科学院)
  
  (源自中国社会科学网2015年07月22日12:14中国社会科学报。)

来源:红网综合

作者:童中贤 李海兵

编辑:严欢

本文为社科规划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sk.rednet.cn/c/2015/12/03/3855691.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社科规划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