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必须有中国特色
世界上最早的大学起源于12世纪的欧洲,初时以神学教育为主。到了中世纪,欧洲产生一批现代大学,它们不但传播知识、发展科学,而且强调对真理和人类文明进步的追求,人文关怀与关爱成为大学的命脉所在。此后,经过不断发展,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成为大学的主要功能和价值追求。
我国现代意义上的大学仅有100多年的历史。一个多世纪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快速发展起来。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在规模和数量上已处于世界前列。当前,在经济全球化和互联网影响下,西方国家的一些思想意识、西方大学的一些办学模式乃至教育观、人才观和价值观,不可避免地对我国大学产生影响和冲击。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要办什么样的大学”和“如何办这样的大学”,成为党和国家关注、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也是我国大学必须回答好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2014年5月4日,习近平同志在北京大学考察时指出:“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必须有中国特色。”“我们要认真吸收世界上先进的办学治学经验,更要遵循教育规律,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2014年9月9日,习近平同志在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强调,我们的教育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的,“要注重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2014年12月,习近平同志在第二十三次全国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校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这些重要讲话鲜明提出了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课题,为研究和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办学目标、主要功能、发展道路、办学特色和办学保障等提供了科学指导。
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基本特征,实现“三个满意”
各国大学具有一些普遍性特征,但不同历史文化背景、不同政治制度又塑造着不同的大学理念和大学实践,使各国大学具有差异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华民族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具有自身的基本特征。
人本性。以人为本、立德树人,促进青年学生自由全面发展,使之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国高等教育的目标追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使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决定了我国大学要坚持以人为本,强调以人为本与立德树人的一致性。“德”的核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德树人强调的是培养人造就人要以德为先,培养青年学生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担当意识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认同。
民族性。我国大学不但要旗帜鲜明地服务于中国人民,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服务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且要始终如一地传承中华文化的血脉,并使之不断发扬光大。我国大学必须把批判地继承中华传统文化、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注重文化精神的坚守与创新、文化典籍的收集与整理、文化理想的践行与传播、外来文化的批判与借鉴、文化人才的培育与造就等。
科学性。大学是弘扬科学精神、推动科技创新的主阵地,科学性是我国大学的内在属性。科学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崇尚科学、追求真理,坚持解放思想、学术民主,提倡学术争鸣,规范学术行为,在科学探索中鼓励成功、宽容失败,努力营造有利于科学繁荣、人才辈出的良好学术生态。二是按科学原则和科学规律办学,既向外国大学学习,又不照抄照搬,始终坚持从我国高等教育的实际出发探索教育发展规律、知识发展规律和人的发展规律。
政治性。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占领大学思想阵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服务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其中,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大学政治性的集中体现。
法治性。依法治校是实现大学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遵守宪法和高等教育法等法律法规,依法执行国家教育方针、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保障高等教育公平公正;构建以大学章程为基础的现代大学制度体系,严格依法治校、依规办学;建立以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为核心,以学术委员会、教职工代表大会、学校理事会为支撑,统一领导、多元参与、和谐善治、科学发展的内部治理结构;依法保障师生员工的合法权益,依法落实师生“两个主体”地位,依法推进学校民主管理和监督,强化运用法治思维和法律手段解决学校改革发展中突出矛盾和问题的能力。
办好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既需要从理论上深入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丰富内涵和基本特征,又需要在办学过程中大胆探索和实践,努力实现“三个满意”。一是在关心国家命运、服务国家战略上有所作为,让党和国家满意;二是在勇担社会责任、满足社会对优质高等教育不断提高的需求上有所进步,让人民群众满意;三是在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学校广大师生员工根本利益上有所建树,让广大师生员工满意。
(作者为吉林大学校长)
(源自全国社科规划办网站2015年09月10日10:10人民网-人民日报。)
来源:红网综合
编辑:严欢
本文为社科规划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