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归国土

来源:红网综合 作者:孙文盛 编辑:严欢 2015-03-26 11:24:53
时刻新闻
—分享—
  到国土资源部工作后,耳顺之年,静下心来,回眸以前,酿得四句所谓感言:
  
  东南西北归国土,苦辣酸甜返璞真。
  
  学悟做造炼自己,是非功过有旁人。
  
  什么意思呢?反复琢磨之后,解释如下:前两句,大致是我的经历和感受。第一句的大意是说,由老家山东,去湖南,去山西,来北京,最后到了国土资源部,这叫“东南西北归国土”。说的是实际路线图,往深处讲,是想说我再周游四方到头来终究还是要归国土——回老家的。看得比较透了。
  
  实实在在的情况是:在山东过着吃不饱、穿不暖的苦日子,地瓜坏了烂了也得吃,鞋底穿洞脚后跟接地也得穿,冬天破薄的冷被窝也得睡,趴在炕上在石板上写字也要学……上中学,上大学始终都是忍饥挨饿,得了肺结核也无钱补充营养,家中年迈的父母比我还难,因为我在学校时国家每月还能补助8元钱。所以,在山东那段日子真的很苦。如今,有人说你们老家威海真好,我常回答说,现在当然好了,此一时,彼一时啊。
  
  大学毕业后,服从组织安排,由山东分配去了湖南,这是我人生第一次去湖南。湖南人最大特点是吃辣椒,炒菜的锅都是辣的,炒不出不辣的菜。对于土生土长的山东人来说,刚开始的确很不习惯,不仅什么菜里都有辣椒,而且确实辣,着实辣。湖南是四大火炉之一,身上也像抹了辣椒似的。刚到湖南,是由学校到工厂,“三班倒”,大部分时间在工段、车间、实验室、炉火旁、调度室、办公室中度过,周围的环境、生活也是辛辣的。但,慢慢地也就习惯了、适应了、提高了、进步了。后来又到了市委、省委,工作、生活一直是辛辣的。总的感觉是湖南的教育、培养和历练,成就了我。
  
  一晃在湖南31年过去了,又服从组织安排,离开湖南调去山西,也是人生第一次去山西。山西人吃醋,有“阎锡山的部队宁肯交枪也不肯交醋葫芦”之说。我一去山西就做副省长、代省长、省长,吃醋是必需的,不仅因为吃醋有七大好处,而且我必须主动适应,努力当个“山西人”。但情况不了解,人生地不熟,新职务、新环境,还有一些其他我从来想都没想到的东西,交织在一起。我很不适应。这期间,我学没少学,干没少干,留给大家的印象,自我感觉还算过得去。但脑海中湖南的顺境挥之不去,相比之下,常常感到有些“酸楚”。如今,回忆起来,觉得自己十分可笑,正是:“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1999年还是服从组织安排,又离开山西到了北京,进了国土资源部,“归国土”了。家人团聚,工作轻松,由于许多事都经历过,心情心态也就平和了,不像在省里什么时候都有人陪着、跟着。现如今,可以穿上大汗衫、大裤衩子去永和豆浆,吃着,听着前后左右的欢声笑语,真有点“解放了”的感觉。平日小外孙时时带着,老伴陪着,儿女们也常回来看看我们,感到生活实在是甜。只是后来,又让我负主要责任,则又“上了套”,着实是累了一阵子,大约有三年半。好在上有党中央、国务院的英明领导、指导,下有部党组一班人、司(局)长及同志们的捧场,同志们给面子,过得也还有成就感,感觉依然也很甜。
  
  苦辣酸甜都尝过之后,自己觉得更成熟些,有些事看得更透彻了些,好像又回到了原来的我了,叫返璞归真吧。这就是第二句:“苦辣酸甜返璞真”。
  
  第三句是我对人生的一点感悟。我体会到人的一生,大约总围绕着“学、悟、做、造、炼”五个字在转。这五个字之间是相互关联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分不开的。每一个字又有丰富的内容,可大可小。这种内容是广泛的、多元的。
  
  学:这大家都知道,学是长知识的需要,是工作的需要,是提高自己素质的需要。少年时、青年时、中年时都要学,要读书、读人、读景。广泛地学,要学政治、历史、地理、文学、美学、科技……总之要无止境地学。如今到老了,我体会,学是一种生活,学是生命的需要。到处都是学堂,到处都有课本。我们要眼勤、手勤、脑袋勤,越这样越有兴趣,就会学到更多的东西。
  
  悟:说的是要理解、觉醒、更明白。学了就要细细地想想,过过脑子,许多东西光学,不想、不沉思、不悟,就会草草过去。悟了,把学到的东西变成自己的话、自己的行为就有了成效、有了兴趣。同样是作报告、发言,有的人说的大家不愿听,感到没味道,有的人说的大家就愿意听。原因在于后者大概都说的是自己的话,其中多有些自己的心得体会——他悟出的道理,用自己简明朴实的语言表达出来了,或者,把学到的故人、名人的警句,在自己消化了、悟透了之后,用到了恰如其分的地方上了。所以我们一定要边学边悟,边做边悟。
  
  做:说的是做事情——当然“学”也是做,“悟”也是做,下面说的“造、炼”也都是做。所以我说,这五个字不能绝对分开,它们相互关联。这里说的“做”,通常指做工作,完成工作任务,要做许多事,为做这些事,我们十分执著,十分投入。有人老婆生孩子,为了工作不回去看,父母去世了不回去送,自己病得不行了也不下火线。女儿小时候都下病危通知书了,我还“坚守”在工作岗位。这些固然好,但,现在想来,我觉得都应该把握个度。虽说“地球照样转”中有消极的东西,但仔细悟悟也不是没有道理。人生在世我们不仅要做好革命工作——为事业,而且我们都是集多个角色于一身,同时是儿子(女儿)、孙子(孙女)、父亲(母亲)、兄弟姐妹,是领导者,也是被领导者,我们要做的事应该是全面的,不能一说“做”就是说工作。古语说,人生在世三件事:孝敬父母、抚养子女、干一番事业,现在又加了一个“蓝蓝的梦”,说的是爱情方面的事。这样一来,任务就多了,每年除了工作计划,我们还有没有计划给父母、岳父母、公公婆婆做些什么?为爱人做些什么?为子女做些什么?为兄弟姐妹做些什么?为朋友能做些什么?我们活在世上,就有这个义务,有我们的存在,使周围的人活得更好,这也是我们必须做的,我们每天都应该给别人什么?我认为应该给人尊重,给人温暖,给人知识,给人快乐,给人方便,给人自信。最起码每年应该陪老人逛逛市场,买点什么。总之,“做”是多元的、广义的,在这方面不能狭义。
  
  造:说的是营造、创造环境的“造”。第一,要营造好家庭环境。家和万事兴,家庭关系要处理好,家庭责任要担当起来,有个和谐的家庭,生活起来、工作起来,总比家中吵闹、夫妻离婚的环境要让人顺心吧。
  
  第二,要营造一个好的工作环境,班子要团结、奋斗,氛围要让人心情舒畅。这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这个环境越来越好,相互关心、相互尊重,相互多通气、多体谅,坚持原则,是非分明。
  
  第三,要营造个再高一层的环境。世界这么大,有许多能人、有本事的人,你时不时地也会遇到他们,但见过不要错过。确实有你佩服的,你可以放下身段,主动请教。人怕见面,有几次就会熟悉,就能有意识地从他人身上学到在家、在单位学不到的东西。但凡有本事的人都有这种交往,交往三五位这样的人,你的人生会更充实。这个营造环境的“造”字,到老了我才悟出来,可惜对我来说已经晚了。当然,这种营造绝不是投机钻营,绝不是为了搞关系、走后门,而应该是君子之交。做人,不论是在家或居外,都要诚实、可信,让人愿意接近你,有心里话敢跟你说,不能耍奸使坏玩小聪明。
  
  炼:指的是锻炼身体,磨炼意志,炼体炼心。身体是你的本钱。没有身体,就什么都没有了。炼身体,应该尽早动手,应该适度锻炼,应该持之以恒。否则,到老了会后悔的,这个就无须多说了。
  
  我这里还要说的是,要有意识地炼心,炼自己的承受力,提升自己的意志品质。一生会碰上很多事,总体上,要沉住气、沉着、别着急。许多事,当时觉得不得了,事后看看,可能完全不一样。一生中,受委屈、被误解的情况也会少不了,但,大都没什么不得了的。高人说:“别人知道的委屈就不算委屈。”这样看来,我们受点委屈,也大都说不上大委屈;即使受了大委屈,也不必喋喋不休地到处说,沉默、微笑最好。因为,了解你的你不必重复,否则会让人本来同情变为讨厌。不了解你的你再说也没有用,浪费你也浪费别人的时间。真是说起来了,你不高兴,别人也不会高兴,大家无趣。关键是要把自己炼得心情平和、沉着老辣些。
  
  这个“炼”字,在这一句中有些双关性,既是五字之一,有“炼”字本身的内涵,又是五字的落脚之地,在“学、悟、做、造”中锻炼、磨炼自己。所以,叫“炼自己”。这是第三句。
  
  至于最后一句“是非功过有旁人”,看上去有点不屑一顾的情绪,但我的本意是想表达一种大度、豁然的态度。我总觉得:人生有得有失才是合理的,有成有败才是正常的,有苦有乐才是公平的……回过头看,以往许多事做对了,有些事做错了,总是是是非非;许多事做对了成功了,有些事做砸了失败了,总会留下了遗憾。这一切就自己而言,固然应该总结经验教训,但总结之后,许多情况下自己用不上了。告诉儿孙辈,他们听不懂,不理睬,反倒无味(我年轻时也一样)。因此,对于过去可以不必多虑了。人活在世上,是活在家庭里、集体中、社会上,我们自己的是非功过一定会有人议论,这是很普遍的事。我们不能怕别人议论,尤其是身旁的人。他们最了解你,并且绝大多数时候都心存善意,为你好。有道是“观景越远越美,看人越近越真。”仔细想想,除了身旁的、熟悉你的人,又有多少人会操心留意你的过往与如今呢?所以,应该欢迎“旁人”评说,他们说什么都要认真记取,千万别计较。
  
  这是我对四句感言的解释。这五个字这一套词,从我琢磨以后,就开始或长或短或全或偏地给不少年轻人说过,可能是碍于我的年龄,尤其是职务的原因,还没有人当面反驳,说我说错了。反倒是常常有人还说记下了这五个字。
  
  以上这番话,我是想把我走过的路程,尤其是到国土资源部之后,所做过的事情、悟过的道理,大致做个归拢,以作为出《归国土》这本书的铺垫。这本书也主要说的是到国土资源部之后的事,更确切地说是从1999年6月18日进到国土资源部,至2007年4月27日离开国土资源部部长岗位,尤其是当部长三年半期间我所经历的一些事情。
  
  人归国土、事归国土,所以书名叫《归国土》。出这本书,是想借以打发我目前还比较清醒一点的时间,也想给国土资源部那段时间留下点参考资料,备我部如今年长的同志回顾和年轻的同志了解。
  
  (源自2015-03-0415:47:59《新湘评论》2015年第05期)

来源:红网综合

作者:孙文盛

编辑:严欢

本文为社科规划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sk.rednet.cn/c/2015/03/26/3634700.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社科规划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