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和平合作 开放包容 互学互鉴 互利共赢

来源:红网综合 编辑:严欢 2015-03-06 11:56:56
时刻新闻
—分享—

              和平合作 开放包容 互学互鉴 互利共赢
                共建21世纪海上丝路正当其时
  
  2013年9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中亚,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同年10月,习近平主席到访东南亚,提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世界上最长的两条经济大走廊、文化大长廊,自此走出历史,引发强烈反响。2月11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际研讨会在福建泉州开幕,来自30多个国家的200多位嘉宾共同探讨海上丝绸之路的价值理念与时代内涵,共商深化交流合作、实现共赢发展的途径和办法
  
  弘扬丝路精神汇聚共商共建共享力量
  
  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 蒋建国
  
  2014年9月,习近平主席出访斯里兰卡,两国领导人就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达成了重要共识,签署了多项合作协议。我作为新闻出版部门负责人,参与了习主席此次出访的有关工作。在科伦坡国家博物馆,我看到刻着中文、泰米尔文和波斯文三种文字的石碑,忠实记录了郑和七下西洋、多次往返斯里兰卡、传播和平友好的故事。古老的海上丝绸之路,镌刻着沿线各国人民风雨同舟、守望相助的不朽记忆,承载的“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丝路精神,是沿线各国人民的共同精神财富。今天,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又把沿线各国人民的利益、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更需要我们把丝路精神传播出去、传承下去,使丝路精神成为我们共商、共建、共享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鲜明指引,使古老的海上丝绸之路重现昔日辉煌。
  
  弘扬丝路精神,要筑牢政治互信基础。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各国历史文化不同、发展水平各异、利益诉求多元,尤其需要我们真诚相待、坦诚相见,尊重各自的道路选择,尊重各自资源禀赋差异,求同存异、求同化异,扩大政治互信。
  
  弘扬丝路精神,要激发合作共赢动力。当前,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已进入务实合作新阶段,我们要坚持合作发展、共赢发展,共商大计、共建项目、共享收益,不断创造更多利益契合点和合作增长点,使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成为通向沿线各国共同繁荣进步的光明道路。
  
  弘扬丝路精神,要坚守和平发展信念。海上丝绸之路开创的和平航海模式,使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共享和平、共同发展,这是海上丝绸之路持续数个世纪繁荣兴盛的根本保证。中国人民愿意和沿线各国人民一道,共同维护人类良知和国际公理,使和平、和谐、和睦成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主旋律。
  
  弘扬丝路精神,要强化人文交流纽带。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既要实现道路互联,更要实现心灵相通。我们要发掘古代丝绸之路深厚的文化底蕴,发挥人文交流潜力,使各国人民相逢相知、互信互敬,让亚欧非大陆上不同肤色、不同语言、不同信仰的人们携起手来,沿着海上丝绸之路共同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开展深入研究增进地区国家合作共识
  
  福建省政协副主席、福建社会科学院院长 张帆
  
  认识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辉煌,传承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精神,多角度、全方位开展理论研究,推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发展,是世界各国尤其是丝路沿线各国专家学者的共同责任。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课题研究具有时空性、多元性、开放性、包容性和互利性特点。
  
  我们要以历史时空观,着力研究海上丝绸之路文化的核心价值、沿线国家交往史,着力研究海上丝绸之路形成的跨文化、跨领域合作的空间范围以及携手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时代意义,推进建立多维度的区域交流合作机制,形成开放一致的合作理念,有序引导海丝沿线国家包容发展、和谐发展、共赢发展。
  
  我们需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和民间主体地位,从多角度、多领域和多视野开展深入研究,找到共同利益交汇点,增进合作共识。
  
  我们应密切与世界各国和丝路沿线国家智库、非政府组织和社会社团的联系,着力构建心灵沟通与文明对话平台,促进联动发展,形成发展合力。
  
  我们应相互借鉴、相互包容、取长补短,共同推动各自文明的创新发展。
  
  我们应准确反映沿线国家的发展需求,共同制定区域开发政策,推进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优势产业合作,将各自优势转化为务实合作优势。
  
  积极融入世界中国正成为时代引领者
  
  美国库恩基金会主席 罗伯特·劳伦斯·库恩
  
  习近平主席领导下的中国正以更主动的姿态融入世界,“一带一路”规划是习近平主席外交布局的新构想,体现了其战略思维。
  
  无论是从气候变化还是到维护国际社会的和平,习近平主席正在把中国从一个跟随时代的奔跑者,转变为具有创新力的引领者。
  
  我为中国为全球环境稳定承担起的国际责任而喝彩。当今世界,真正的冲突并不在于政治体制的差异,而是先进、有实力、快速发展的国家和落后、被剥削、被压迫的国家之间的不平衡。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之一,中国积极融入世界的外交理念理应得到掌声。
  

[NextPage]


  营造多赢格局推动国际体系规则建设
  
  比利时欧洲学院讲席教授 门镜
  
  “一带一路”的倡议显示,中国政府正在不断适应并融入世界体系,制定了全面的战略以应对国内外的变化,而且还致力于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营造多赢格局。
  
  古代丝绸之路就其本质而言,主要是经济性质的。“一带一路”,辅以一系列新成立的基金和银行提供的财政支持,将不仅刺激经济合作与贸易往来,而且更重要的是,它还将促进文化间的交流以及思想上的相互理解。
  
  通过基础设施建设,“一带一路”将有利于加强中国与其他国家间的联系。与此同时,通过制度建设将产生长远的影响,它将不仅有利于促进地区、国际贸易与经济合作,还将有助于推动国际体系的规则建设。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日俱增的双边、多边合作项目的展开,将有利于提升中国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上的影响力。
  
  担起媒体责任精心培育智慧友谊之树
  
  新华通讯社社长 蔡名照
  
  海上丝绸之路自古就是一条商贸往来之路、文明互鉴之路、友好合作之路,沿线各国人民携手同心、风雨同舟、守望相助,共同促进了这一区域的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凝聚形成的“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丝路精神生生不息、薪火相传。
  
  媒体要做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进程的真实记录者、积极推动者,增进沿线各国人民认知认同,加深各国人民友谊,凝聚起共商共建共享的强大力量。新华社将做好三方面工作:
  
  第一,加大对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报道力度。我们将进一步充实报道力量、提升报道质量,积极阐释传播丝路精神,深入挖掘建设进程亮点,为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汇聚正能量。
  
  第二,创办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新闻信息产品和服务。发挥新华社资源和平台优势,与相关沿线国家媒体和机构广泛开展合作,创办有关经济、金融、海运、旅游等多语种、多样化新闻信息产品,为沿线各国政府和企业开展合作提供高效便捷、实时实用的新闻信息服务。
  
  第三,为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提供智力支持。新华社将设立“一带一路”专项研究基金,推进智库建设。
  
  相信我们现在栽培的智慧和友谊之树,一定能够在未来的日子里长成参天大树,荫庇后人,造福世界。
  
  历史必然选择全新理念契合时代要求
  
  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 王伟光
  
  在长达数个世纪的岁月里,在古老的丝绸之路上,东西方的使节、商队、游客、学者、工匠川流不息,沿途各国互通有无、互学互鉴,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
  
  在世界经济走势持续低迷、充满风险和变数的今天,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并不是历史旧景的复制或再现,而是新时代条件下人类历史发展和进步的必然选择。
  
  首先,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目标应是在继承和弘扬古代丝绸之路精神、全面发展沿路国家之间关系、加强经济合作基础上,深化各个领域的互利合作,共同促进沿路国家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区域和谐和文化融合。
  
  其次,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虽然以经济合作为重点,也具有促进沿路各国文化交流、政治互信、友好往来、和谐和平的意义。
  
  再次,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具有世界意义。要吸引域外力量参与,在加强沿路各国经济、贸易合作的同时,不断拓展新渠道、新领域,以积极的姿态,将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与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的构建联系在一起,以推动全球经济的大发展与大繁荣。
  
  宏大合作计划创建连接亚非欧经济圈
  
  土耳其马尔马拉大学经济系教授 易卜拉欣·奥兹特克
  
  在历史上,古代丝绸之路为联络、交流和交通提供了便利。陆地和海上的丝绸之路很久以前就连接了亚洲、欧洲和非洲,许多游客、航海家、探险家以及骆驼商队和海上舰队,为丰富各国人民的生活带来了各种商品。通过这两条丝路,亚洲、非洲和欧洲国家之间相互学习,并推动了各自的繁荣。
  
  在当今世界,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将创建一个连接亚非欧三大洲的经济圈。正如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强调的,丝绸之路的再全球化有五个目标:加强经济合作,改善陆路交通,促进贸易投资,为货币兑换创造便利条件,促进民间交流。
  
  因此,丝绸之路的再全球化不仅在经济上符合许多沿线国家的利益,还能帮助我们创建一个拥有“共同利益、共同命运和共同责任”的有机共同体。
  
  在土耳其,从东到西,从北到南,全国几乎每个角落都留存有古代丝绸之路的鲜活记忆。现今的土耳其是个开放的经济社会,已通过关税联盟融入了欧洲的经济体系。此外,由于扩大了自由贸易协议的范围,土耳其与中亚、中东和非洲国家建立起了紧密的贸易联系。中国在2014年成为土耳其最大的贸易伙伴。因此,土耳其各界对于共建“一带一路”的倡议有着积极的反响。作为亚非欧三大洲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土耳其希望能在“一带一路”的宏大合作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坚持互利共赢推动阿中关系到新高度
  
  埃及前驻华大使 默罕默德·贾拉尔
  
  中阿贸易及文化联系可追溯到公元9世纪,阿拉伯国家在同唐朝和宋朝建立经济文化往来时所做的贡献,是两大文明间进行联系沟通的典范。这些关系的建立不仅仅得益于陆上丝绸之路,而且还得益于海上丝绸之路。如果历史能够成为未来的向导,那么人们可以预见,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将大大推动阿中关系迈向一个全新的、前所未有的高度。
  
  过去的阿中关系基于双边交往,并建立在互利共赢的原则之上。回顾历史,中国舰队到达东非海岸时,船上搭载的是贸易货物,而不是侵略武器。所以,从传统上来讲,中国从不是殖民国家,如果历史能够成为未来的向导,那么中国在将来也不会成为殖民国家。
  
  在当前形势下,中国启动“一带一路”计划,目的是为了促进贸易联系与交通运输,促进本国经济发展,并进一步融入全世界的经济与政治生态圈。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将增强中国与全世界的经济、贸易和文化联系。因此可以说,它们代表了一个新的文明,这一文明基于中国传统、原则和价值观,基于对经济、贸易、投资和文化等国际关系的构想。
  

[NextPage]


  搭起心的丝路共同讲好丝路精彩故事
  
  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 卢新宁
  
  如果从唐代中期中国古代报纸诞生算起,可以说,媒体缺席了张骞策马西行的壮举,却见证了郑和扬帆西下的辉煌。媒体人常说,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具体到丝绸之路,以文相传的道义数千年一以贯之:这是一条互尊互信之路、一条合作共赢之路、一条文明互鉴之路。站在历史和世界的层面思考丝路,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解读丝路,为未来留下我们时代精彩的丝路故事,正是每一个负责任、有远见媒体的使命。
  
  在拉近人民感情方面,媒体发挥着无法替代的作用。积极报道国与国之间的利益共同点和战略融合点,着眼于扩大共识、营造和谐氛围,是大家应当承担的共同责任。讲好丝路故事,媒体需把握以下几点:讲清楚海上丝路秉持的和平属性,讲清楚海上丝路创造的共同机遇,讲清楚海上丝路带来的文明互鉴。
  
  去年夏天,人民日报召开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媒体合作论坛,去年底,又以“共建海上丝路、联通亚太梦想”为主题,召开了东盟与中日韩媒体合作研讨会。两次论坛取得的成果证明,“一带一路”给媒体合作、文化交流提供了一个巨大的舞台。让我们媒体人共同努力,在各个国家和各国人民的心灵之间,搭起一条“心的丝路”,让它成为沿途国家的和平之锚、繁荣之桨和幸福之帆。
  
  发展目标相同增强三大共同体意识
  
  中国外文局局长 周明伟
  
  形势的发展和地缘的关联需要我们共同建立利益共同体意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各国发展经济、维护稳定、改善民生的目标相同,而且各方经济贸易的互补性很强。深化双边多边合作符合我们的共同利益。
  
  形势的发展和地缘的关联需要我们共同增强命运共同体意识。海上丝绸之路沿途各国利益交融、兴衰相伴、安危与共。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可以把各方的潜力挖掘出来,把大家的互补性结合起来,把不同国家的利益融汇起来,把不同文明的优秀基因融合起来,推动建立地区稳定和平的政治环境,促进地区经济合作。它也将推动该地区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
  
  形势的发展和地缘的关联需要我们共同建立责任共同体意识。发展的机遇,我们应共同分享;存在的威胁,我们应合力化解;产生的责任,大家要共同承担。
  
  在当前的起步阶段,我们不仅需要沿线各国的政府、企业、智库、媒体等各方的广泛参与,更需要从一些具体的合作项目入手,共商共建,稳步推进,解决合作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挑战。
  
  发挥区位优势期待借力丝路发展经济
  
  巴基斯坦《每日邮报》总编辑 巴伯·马克杜姆
  
  巴基斯坦与中国的友谊源远流长,历史上的丝绸之路与今天的喀喇昆仑公路同向而行,这不仅是商业通道,同时也是思想与知识交流的途径。著名的中国学者玄奘、法显都曾在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附近的尤里安大学学习佛教典籍和知识。
  
  巴基斯坦被认为是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的枢纽,港口城市瓜达尔成为了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汇所在,这种独特的区域位置使它成为了两条丝路上的重要节点。在中方的帮助下,瓜达尔已建成天然深水港,巴基斯坦与中国一起在瓜达尔开展了无数的工作,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3年5月访问巴基斯坦期间,提出了“中巴经济走廊”的概念,这是对“一带一路”计划以及巴中经济承诺的补充。“中巴经济走廊”概念标志着中巴战略经贸合作伙伴关系进入一个新的高度,体现了双方领导人的智慧。借助这一发展概念,南巴基斯坦的瓜达尔港和中国新疆之间的公路将得到改善,并计划在两地建设铁路线。此外,在经济带沿线将设立工业园与经济特区,并积极规划电力项目和农业园区。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将成为经济全球化倍数效应的缓和剂和平衡力,并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间达成一个广泛的共识。东南亚、南亚、中东、非洲和欧洲各国都表示了对该倡议的热烈支持,并积极参与平台的建设,因为各国都看到了参与该倡议的巨大机遇。
  
  人民日报记者余清楚、裴广江、王新萍、李潇采访整理
  
  《人民日报》(2015年02月13日22版)
  
  (源自人民网2015年02月13日08:49)

来源:红网综合

编辑:严欢

本文为社科规划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sk.rednet.cn/c/2015/03/06/3617054.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社科规划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