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专家视角•2014年湖南发展十大关键词

来源:红网综合 编辑:严欢 2015-01-22 11:40:07
时刻新闻
—分享—
  【编者按】2014年5月,《论道湖南》频道上线运行。频道上线至今,以“凝智聚力、献策潇湘”为宗旨,推荐湖南名家,整合智力资源,全面创新献计献策新渠道,逐步形成独具网络特色的新型智库生态圈。为此,小编围绕湖南省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领域发展的重大主题,以专家解读为主线,整理出“十大关键词”,以此梳理2014年一年来湖南发展脉络,供读者参考。
  
  TOP1深化改革
  
  【新闻背景】
  
  紧紧围绕“四化两型”总战略和“三量齐升”总要求,全面深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各领域改革,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确保各项改革举措符合中央精神、符合湖南实际、符合群众意愿,为湖南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
  
  【专家解读】
  
  湖南省社科院院长刘建武:《全面深化改革当以解放思想为先导》
  
  解放思想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先导工程”。面对全面深化改革这样的大事,一些人在思想上存在一些疑惑或者不同的理解,不足为奇。问题是要正确认识和分析产生这些认识的原因何在,以便找到尽快形成共识的途径和办法。首先,思想上的障碍与多年高速增长过程中形成的既得利益格局有关;其次,思想上的障碍也与一些干部因多年来固定的工作流程、方法和看问题的方式而形成的凭经验办事、按传统模式办事的惯性思维有关;还有,思想上的障碍与没有形成与全面深化改革相适应的系统改革观有关。
  
  湖南大学金融与统计学院院长杨胜刚:《深化金融改革与创新的建议》
  
  如何在“三期叠加”的背景下通过金融改革与创新,确保我省在新一轮改革和“十三五”期间,在全国金融资源配置中占据先机,将湖南从“资金高地”打造成中部的“资金洼地”,发挥金融业在推进我省“四化两型”建设和实现“三量齐升”中的作用?一是以打造区域性金融中心为契机,建立“资金回流与递增”的长效机制;二是以加快发展股权交易市场为突破口,拓宽中小微企业直接融资的渠道;三是以构建普惠性金融体系为导向,扩大农村与社区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四是以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为抓手,建立“民间资金市场”的管控机制。
  
  TOP2法治湖南
  
  【新闻背景】
  
  湖南省委书记徐守盛曾在省委法治湖南建设领导小组会议上指出,法治湖南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要以改革为统揽,贯穿改革创新精神;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位一体”的有机统一,确保正确政治方向;要紧贴改革重点,确保司法体制改革积极稳妥推进。
  
  【专家解读】
  
  湖南省社科联副主席、研究员汤建军:《深化改革必须走法治道路》
  
  法律如果推不开特权的门,也一定跨不进人民的心。实践证明,再好的改革攻坚方案,再好的法律法规,必须得到有效执行和遵守才会真正发挥作用。全面推进改革是一场革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也是一场革命,这“两个全面推进”是当今中国的时代最强音,也是一场“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法学院副院长蒋兰香:《“法治湖南”需要多路径的官民互治》
  
  法治湖南的建设需要全社会的参与,不仅需要官治民,更需要民治官,也就是“官民互治”。一方面要实行自上而下的传统“法治模式”,通过诸如刑事手段进行规约;另一方面更要自下而上凝智聚力,充分发挥专家及人民群众的智慧。
  
  TOP3经济新常态
  
  【新闻背景】
  
  9月14日至15日,省委副书记、省长杜家毫主持召开经济形势座谈会时强调,要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坚持精准发力,精准研判形势,精准分析问题,精准化解矛盾,积极抢抓发展新机遇,切实把稳增长作为各级政府当前的主要任务、主要目标和主要考核内容抓紧抓好。
  
  【专家解读】
  
  湖南省社会科学院院长刘建武:《湖南由农业大省向经济大省跨越》
  
  湖南自古以来就是国家重要的粮仓,素有“湖广熟、天下足”的美誉。建国以后,湖南按照国家发展战略要求,始终将农业作为永不贬值的“黄金”产业来经营,成为我国重要的农业大省。改革开放后,在继续巩固农业基础性地位的同时,湖南顺应时代发展要求,不断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信息化建设,成功实现由农业大省向经济大省的跨越。
  
  湖南省社科院研究员陆福兴:《按“四个着力”精准发力,交“三量齐升”满分考卷》
  
  精准发力,是湖南落实“四个着力”的客观要求。作为一个并不发达的中部省份,湖南发展资源有限,要“着力”做好的事情很多,唯有选准“着力”点,明确“着力”的目标,做好精确的“着力”计划,做到定向施策,才能落地生效,把有限资源用在无限的需求上,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确保人民群众的福祉。
  
  TOP4湖湘文化
  
  【新闻背景】
  
  湖湘文化是两宋以来,南下的中原文化与荆楚文化为主体的本土文化交流融合而成,既有儒学正统特色,又有荆楚山民刚劲、务实、敢为人先的实学风格和拼搏精神,成为中华文化中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熏陶下,孕育了一大批历史伟人,对时代产生了深远影响,尤其在近现代史上,以曾国藩、左宗棠、毛泽东、刘少奇等为代表的湖湘人物,写下了浓墨重彩、光辉灿烂的一页。
  
  【专家解读】
  
  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郑佳明:《湖湘文化与三中全会后的思想解放》
  
  今天的湖南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继承湖湘文化好的东西,如何克服不利的影响,这是我讲的第二个大问题。现在又过了60多年,这60多年里,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湖南人形成了一些新的思想观念,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加开放,也更加注重法治,湖南的经济社会建设有很大的发展。
  
  湖南大学岳麓书院院长朱汉民:《湖湘文化的文源、文脉与文气》
  
  湖湘文化是中华文化体系中的区域文化之一,人们从不同角度曾做过概括,这对深化湖湘文化的研究和宣传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而刘云山同志到湖南做调研时,将湖湘文化概括为“文源深,文脉广,文气足”。应该说,这是对湖湘文化的特色与优势做了十分精到而全面的概括。
  
  TOP5一带一部
  
  【新闻背景】
  
  2013年11月3日至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指出,湖南要发挥作为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过渡带、长江开放经济带和沿海开发经济带结合部的区位优势,抓住产业梯度转移和国家支持中西部地区发展的重大机遇,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竞争力,加快形成结构合理、方式优化、区域协调、城乡一体的发展新格局。李克强同志也指出:“先沿海兴旺起来,再沿江加快发展,梯度推进,这符合经济发展规律。”落实好中央领导指示,抢抓重大发展机遇,加快建设湖南长江经济带,这是湖南省委、省政府的当务之急。
  
  【专家解读】
  
  湖南师范大学教授刘茂松:《立足“一带一部”定位打造湖南“飞鹰形结构”增长极》
  
  为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南作出的发挥好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过渡带、长江开放经济带和沿海开放经济带结合部区位优势的重要指示,建议依托京广线、沪昆(成)线、包柳线三大铁路交集的大通道,长江、洞庭湖与湘资沅澧四水交汇的大枢纽,黄花机场与长沙高铁枢纽融通的大空港,构建湖南“纵横交集、点线连结、枢纽主导”的空间经济新版图,打造以长株潭城市群为首、衡阳和岳阳为两翼、怀化为尾的湖南“飞鹰形结构”核心增长极体系。
  
  湖南省政府参事、湖南商学院教授柳思维:《抢抓机遇,加快发展我省城市总部经济》
  
  发展总部经济是一种世界性经济现象。为适应经济新常态,在湖南立足“一带一部”新定位、融入长江经济带建设的大背景下,加快发展城市总部经济,显得尤为必要和紧迫。目前,我省城市总部经济发展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二是起步阶段总体发展水平不高;三是缺乏整体科学规划;四是盲目发展,出现恶性竞争。
  
  TOP6洞庭湖生态经济区
  
  【新闻背景】
  
  2014年4月14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要求湖南湖北两省及国务院有关部门把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成“更加秀美富饶的大湖经济区”。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己正式上升为国家级区域发展战略,长株潭、湘南、武陵山区板块和洞庭湖区相继进入国家战略层面,对湖南的发展构成了有力支撑。
  
  【专家解读】
  
  湖南省经济研究信息中心原巡视员、研究员郭辉东:《把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成更加秀美富饶的大湖经济区》
  
  在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研制过程中,笔者始终认为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是:一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生态与经济社会发展为主线,以体制创新和科技进步为动力,转变发展方式,创新发展途径,践行文明、节约、绿色、低碳的发展模式;二要积极探索淡水湖泊和湿地经济社会与生态协调发展新模式,为大江大湖区域经济综合开发提供示范作用;三要把洞庭湖建设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现代农业示范区、城乡统筹发展示范区、两型社会建设示范区、世界最有特色生态经济示范区、世界著名风景生态城市群落和环洞庭湖国际性生态旅游区。
  
  湖南省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研究员李跃龙:《如何把握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发展机遇与未来布局》
  
  洞庭湖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后,湖南全省的经济社会发展板块基本上实现了国家发展战略层面上的全覆盖。我个人倾向于要站在更高一点的视角来理顺关系,相互促进,更好地提升湖南产业发展。既打好“生态保护牌”,又打好“经济发展牌”,探索出一条生态文明建设引领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新路径。
  
  TOP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新闻背景】
  
  总书记习近平多次强调,要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积极引导人们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追求高尚的道德理想,不断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基础。
  
  【专家解读】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南城市学院党委书记李建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缘起、构建与实施战略》
  
  党的十八大提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任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党立足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全局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战略工程,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通过学习最近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根据中央办公厅的意见以及刘奇葆同志在第十一届中国公民道德论坛上的讲话精神,我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践行战略概括为:一个融入过程、二个主体率先、三个落实领域、四个宣传教育、五个活动载体。
  
  中共湖南省委原副书记、省湘学研究院学术顾问文选德:《湘学优良传统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湘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忠诚、担当、求是、图强、创新、包容、爱国、友善等优良传统,在很大程度上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主要内容相契合,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之一。
  
  TOP8城乡一体化
  
  【新闻背景】
  
  11月10日,由中共湖南省委党校、红网主办的“城乡一体化与民生发展”研讨会在长沙市望城区举行,省委党校专家及第四十七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学员齐聚一堂,共论城乡发展。
  
  【专家解读】
  
  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陈文胜:《论城镇化进程中的村庄发展》
  
  史无前例的城镇化、工业化进程中,中国的村庄发展正在发生多元演进:处于发达地区城郊和工商业及旅游发达地区的村庄,机遇大于挑战;处于中西部地区城郊的大多数村庄,挑战大于机遇;处于远离城镇、远离工商业发达地区的传统农业地区的村庄,挑战与机遇交织。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必须把握村庄的特色与优势,合理确定村庄的功能和发展方向。在新一轮改革中,必须破解当前阻碍城乡资源要素有效流通的行政管理体制,建立逐步摆脱城乡二元体制的资源配置新模式,促进人才、资本、技术、信息等现代要素与村庄的传统要素进行优化配置。
  
  湖南省委党校、湖南行政学院哲学教研部主任覃正爱、副主任杨振闻:《城乡一体化的新样本》
  
  望城区已经初步探索出一条具有望城特色的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路子,形成了被专家誉为“生态+文化+科技”的“望城模式”,而这一模式的最大亮点,就是湘江两岸古镇群的复兴。望城古镇群复兴的实践表明,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不是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两者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只有坚持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并重,才能真正实现古镇群的可持续发展。
  
  TOP9“人才机制创新”
  
  【新闻背景】
  
  2014年9月5日,由湖南省青年社会科学工作委员会与湖湘大学堂联合主办的“湘江时论”2014年第六期学术沙龙“完善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体制机制”在省社科联多功能厅举行,由红网《论道湖南》理论评论频道提供媒体支持。
  
  【专家解读】
  
  湖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专家中心副主任朱怡珍:《破解湖南省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发展困境》
  
  目前,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风起云涌,方兴未艾,但是,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管理束缚过多,财税金融支持不足,科技管理分散分割,知识产权管理不够完善,资源共享通道不够畅通等问题困扰着创新创业的高层次人才。要做好湖南省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工作,需要扫除一切影响湖南省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的障碍,进一步创新政策,优化环境,加大投入,夯实平台,加强协调,强化服务,进一步完善湖南省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体制机制。
  
  湖南省社科院人力资源研究所副研究员马贵舫:《湖南省促进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的主要做法及问题》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在推进全省创新创业工作中,把营造创新创业良好社会氛围摆在重要位置,努力培育适宜创新创业的文化土壤。一是广泛宣传创新创业,如2012年以来,中央媒体如《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新华社《国内动态清样》等多次刊发创新创业的湖南故事。二是着力推进创新驱动战略,印发了《创新型湖南建设纲要》等指导性政策文件出台。三是营造创新创业氛围,2013年举办湖南省创新创业大赛;今年7月举办了首届湖南省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参赛者最高可获得15万元的奖金和最高额度为300万元的贷款扶持。
  
  TOP10公民道德建设
  
  【新闻背景】
  
  为落实创建省直文明标兵单位要求,进一步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进公民道德建设,7月18日上午,省参事室(文史馆)“道德讲堂”开讲,原省政府参事、省文史研究馆馆员王沛清主讲,室(馆)党组书记、主任熊健出席。
  
  【专家解读】
  
  湖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唐凯麟:《关于礼节与人情问题》
  
  我们在发展商品生产、市场经济的同时,继承与弘扬我们民族传统文化中重礼节、讲人情的精神和优良传统是非常必要的,它可以补市场经济之蔽,纠商品生产之偏,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序健康地发展,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但是我们又要清醒地看到,由于商品生产、市场经济负面效用的影响,也由于我国长期以来那种“行政本位”、“官本位”的侵蚀,还由于我国曾经长期是小生产的“汪洋大海”,小生产者的弱点所造成的那种“死要面子活受罪”的虚荣心的残余流毒,也使得目前我国社会盛行不止的人情礼节之风,确实如前面讲的变了味,成了使人们苦不堪言的社会公害。
  
  原全国政协委员、湖南省特级教师协会会长王沛清:《将“人情往来”纳入“礼”文化的建议》
  
  “礼”是中华民族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情往来”中的礼金、礼品、礼物,作为亲情、友情或其他纯粹感情象征时,即使是很少很少,也是纯洁的、高尚的、有道德的。反之,若礼金、礼品、礼物与某种功利相联系,或者成了利益交换的筹码,这种“人情往来”将失去对人的尊重,异化人的情感,是低级的、庸俗的、缺德的,它必将成为破坏良好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的罪恶之源,必须坚决制止。
  
  (源自红网2015-01-1614:03:36)

来源:红网综合

编辑:严欢

本文为社科规划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sk.rednet.cn/c/2015/01/22/3583880.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社科规划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