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刘迎秋:治理学术不端行为弘扬科学道德规范

来源:湖南省社科规划办 编辑:严欢 2013-08-09 16:19:36
时刻新闻
—分享—
  【核心提示】近些年来,在我国学术界和教育领域出现的学术不规范、学风不端正、大量“重复”使用别人的研究成果,甚至公开“抄袭”、把别人的研究成果攫为“己有”的行为屡有发生,确实到了需要我们认真反思的时候。出现这类行为,发生这类现象,产生这种问题,既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处于转型阶段和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有关,也与当前我国经济社会生活中广泛存在的价值观多元化、生活和学习目标多样化有关。
  
  近年来,因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被举报、被核查、被撤销学位的现象屡见不鲜。撤销学位,意味着曾获学位者的名字将从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的学位名录中彻底消失。这种消失,不仅会给本人职业生涯带来严重负面影响,也会给其导师和学校的声誉造成巨大影响。
  
  良好的学风和学术规范,既是学术界所有同仁必须遵循的原则,同时也是学者(包括学生)个人恪守的学术生命之源,当然也是所有严肃的学者学术水平持续提升和事业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学风不良、不遵守学术规范、抄袭、剽窃、缺乏科学道德,不仅会侵蚀学术研究队伍的健康肌体,而且会损害学术研究的质量、造成学术研究水平的滑坡,甚至葬送整个科学研究事业。
  
  学问可以有大小,水平也可以有高低,但学风不能正邪同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老一代学者钱锺书先生之所以被后人倍加景仰,不仅因为他具备相当高的学术研究和阐释水平,更重要的是因为他有一个良好的学风。比如,他运用多国文字撰写的学术巨著《管锥编》,就是他良好学风和优秀学术品质及高学术水平的具体体现。我们做学问搞科研可能一时还达不到钱先生那么高的学术修养和学识水平,但是,无论如何,我们也要尽己所能地学习同时具备他那样的良好学风。虽然不能把学风等同于学术,但良好的学风一定是优秀学术成果由以产生的必要前提和重要基础。大量经验反复表明,没有良好学风,是不可能创造出优秀科研成果的。
  
  现在的问题是,为什么近年来学术界和教育领域的学术不规范甚至不端行为屡见不鲜?
  
  分析表明,价值多元化很可能是出现上述问题的基本土壤。当年我们这个年龄段的绝大多数人报考硕士、博士研究生,目的是追求学术传承、延续和发展。所谓“学问人生”,是“文化荒废”后我们这一代人发自内心且十分迫切的愿望与选择——追回失去的青春年华,修复在“文革”中受到影响的文化,继承和推动学术的应有发展,并由此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复兴与繁荣。那时,古人、前贤所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等思想与我们的人生追求几乎一拍即合。因此,严格遵守学术规范也就成了当时条件下我们中绝大多数人的一个不言自明、自觉遵循的“天道”、“公理”和“必需”。
  
  近些年来,在我国学术界和教育领域出现的学术不规范、学风不端正、大量“重复”使用别人的研究成果,甚至公开“抄袭”、把别人的研究成果攫为“己有”的行为屡有发生,确实到了需要我们认真反思的时候。出现这类行为,发生这类现象,产生这种问题,既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处于转型阶段和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有关,也与当前我国经济社会生活中广泛存在的价值观多元化、生活和学习目标多样化有关。观察表明,现在的年轻人选择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目的大体有三类。
  
  第一类,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就是为找一份“理想”工作。对此,不能简单地用对或不对进行区分和评判。因为,攻读学位有一定目的,是正常的。在商业社会里,出现这种现象并不奇怪。一个人,读了很多书、获得一个更高的学位后,希望和能够找到一份更好的工作,无论对个人还是对社会,都是应当的和很好的事情。从这个意义上说,不应反对更不能认为为找到一份好工作而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有什么大问题。但是,如果把它当作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的终级目的,无论是对个人民族精神的培养,还是对社会的长远发展,可能都会成为一个问题。
  
  第二类,为了实现家长没有实现的追求和理想。著名学者胡冀燕女士是中国社科院原副院长于光远先生的秘书。她没有读过研究生,是一位大半生跟着于老、通过“干中学”最后成才的返城知青。她在很多方面学习和继承了于老,几十年如一日,已经成为一名真正的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然而,也正是由于她只有大专学历才最终促成了她儿子从幼年就萌生超越和要上最好大学、拿最高学位、做比母亲更轰轰烈烈事业的愿望和诉求。也正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这个孩子通过发自内心的奋发与努力、刻苦学习与认真攻读,不仅在中学学习期间就获得了优异成绩,并顺利进入北京医科大学,大学毕业后又被英国最有影响的名牌大学选为特别奖学金留学生。从英国学成获得博士学位准备回国时又被香港大学一眼看中,录取为电生理博士后,出站后不仅被选留学校,而且很快成为一名重要科研骨干。显然,他是那些为实现父母未竟理想而努力的一代后生的优秀代表。
  
  第三类,为走学问之道而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在我们研究生院校园里,经常会看到一些同学每天早起晚宿,或站在清静的树荫下,或坐在僻静的台阶处,或伏在教室的课桌前,或钻到图书馆的书架中,孜孜以求、废寝忘食、刻苦攻读,有些同学甚至连寒暑假都舍不得回家乡与父母、亲人团聚。他们攻读学位,不一定是为了找到一份“好”工作,也不一定是为了还父母没能上大学、没有获得硕士或博士学位这个“愿”,而仅仅是为了实现做好学问的宿愿和追求。
  
  可能还有其他很多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的目的类型。但是,不管什么类型的求学目的,有一点是不变的,那就是,都必须自觉恪守科学道德和学术规范。因为,任何一位求学者,学成之后走出校门,要想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有所成就,首先要有一个好的形象、好的仪表、好的谈吐、好的工作作风和好的人品与风格,而要达到这种境界,必须从一开始就严格遵守社会普遍公认的科学道德和学术修养,并把这种修养自觉地溶进自己的血液,内化为一种本能,从而变成自己的自觉行动。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院长、教授)
  
  (源自全国社科规划办网站2013年07月18日09:18中国社会科学报。)

来源:湖南省社科规划办

编辑:严欢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社科规划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