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从小康目标的提出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来源:求是网 编辑:余艺丹 2016-09-09 10:48:57
时刻新闻
—分享—

  从小康目标的提出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杨胜群

  核心要点:

  ■ 小康社会目标,既是一个脚踏实地的战略目标,又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战略目标。它的提出,打开了党带领人民与时俱进、从实际出发确定中国现代化建设长期战略和目标的广阔思路。

  ■ 20世纪末,经过20多年的改革和发展,中国经济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历史性变化。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国家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千百年来困扰人民的温饱问题得到根本解决。但是,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

  ■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形成并积极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形成并积极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五位一体”和“四个全面”相互促进、统筹联动。

  ■ 中华民族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目标一致、万众一心;人民群众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展现出空前的创造历史的奋发精神。我们坚信,只要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十三五”规划所描绘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和蓝图,一定会如期实现!

  小康社会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追求的理想社会状态,寄托着中国人民对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愿望。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是13亿多中国人民的共同期盼。”从提出小康目标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接续奋斗,使具有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全面迈向现代化,让中华文明在现代化进程中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到2020年,我国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小康像“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正向我们驶来。实践证明,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是正确的。要完成现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任务、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奠定坚实基础,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必须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一、从中国实际出发,提出“中国式的现代化”目标——小康

  通过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的最大愿望。但是在中国共产党之前,没有人为中国现代化建设提出正确、全面的实现路径,更没有人提出切实可行的发展战略和发展目标。真正提出中国现代化发展路径、战略和目标,并开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是中国共产党。新中国的成立,为国家大规模进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根本条件。毛泽东同志在领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明确提出了“四个现代化”的发展目标和“两步走”战略步骤,对中国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产生了深远影响。20世纪70年代末,邓小平同志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和实际出发,提出“中国式的现代化”和现代化的“中国标准”,这就是人均国民生产总值1000美元的小康目标。

  1983年,邓小平同志对江苏、浙江、上海等可率先实现小康目标的地方的社会状况作了分析和概括,提出了一个新的发展目标,这就是小康社会。小康社会目标将中国人民传统的社会理想同现实诉求结合起来,将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具体化,勾勒出一个便于人民理解和感知的社会发展蓝图。这一目标的提出,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担当和使命追求,体现了中华民族的雄心壮志,极大地调动了人民群众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建设美好家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小康社会目标,既是一个脚踏实地的战略目标,又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战略目标。它的提出,打开了党带领人民与时俱进、从实际出发确定中国现代化建设长期战略和目标的广阔思路。正是在酝酿提出小康社会目标的过程中,邓小平同志提出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使中国现代化建设第一次有了明确而切实的发展战略、目标和时间表。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下,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小康社会目标在20世纪末如期基本实现,党的承诺变为现实,圆了中国人民的世纪梦。进入21世纪以来,我们党立足现实、着眼未来、与时俱进,又不断丰富、拓展和深化了小康社会目标和“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二、根据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进程,开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发展阶段

  从不断变化的实际情况出发,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规划等不断进行调整和完善,是我们党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重要经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内涵和任务,是我们党根据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进程和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变化的实际情况确定的。20世纪末,经过20多年的改革和发展,中国经济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历史性变化。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国家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千百年来困扰人民的温饱问题得到根本解决。但是,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特别是,当时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的小康水平,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在这样的基础上,要在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第三步战略目标,还需要分阶段、长时间的努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

  党的十六大宣布“当人类社会跨入二十一世纪的时候,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并明确提出“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新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六大从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目标,并明确提出一些纲领性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首要任务是发展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继续高扬改革开放的旗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在经济发展基础上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是提高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

  党的十七大依据我国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社会转型出现的新特征以及国际环境发生的新变化,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作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个方面的新部署,构成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目标体系。这个目标体系针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突出了几个方面:一是针对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速度和效益不平衡的实际问题,提出要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二是顺应人民政治参与的新期待,强调要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地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三是为了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强调要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四是为了改变经济与社会发展不协调的状况,强调要加快推进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五是为保护生态环境,提出建设生态文明。

  实践证明,党的十六大、十七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要求是完全正确的。在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精神的指引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断迈出坚实的步伐,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断迈上新的台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

  三、提出并实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目标、新要求和新部署,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如期实现

  在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并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再次进行了充实和完善,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在目标导向上,强调要把解决发展中存在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要着力点;强调以改革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各方面的制度更加定型;明确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并首次提出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了深刻而生动的阐述,重申我们党提出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指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为实现这一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形成并积极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形成并积极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五位一体”和“四个全面”相互促进、统筹联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进行整体部署,推动兴起新一轮改革大潮。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党的历史上第一个关于加强法治建设的专门决定,明确提出全面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党的自身建设提出了更高的目标要求,坚定不移地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依规治党,直击积弊、扶正祛邪,党风政风呈现新气象。所有这些,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重要的条件和保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2015年我国圆满完成了“十二五”规划规定的各项目标和任务,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重大成就,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国际影响力迈上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新提高,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十三五”时期,即2016—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2015年10月,党中央召开十八届五中全会,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作出全面战略部署,发出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冲刺的新的动员令,领导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三五”规划全面检视我国经济社会各方面的发展情况,特别是针对发展中存在的“短板”问题,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包括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创新驱动成效显著,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等等。这些新的目标要求突出地贯穿着“全面”这个核心词,即:覆盖的领域要全面,全面小康应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全面发展的小康;覆盖的人口要全面,全面小康应是惠及全体人民、造福全体人民的小康;覆盖的区域要全面,全面小康应是城乡区域共同发展的小康,包括“农村的全面小康和欠发达地区的全面小康”。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形势,面对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新趋势新机遇和新矛盾新挑战,“十三五”规划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鲜明地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指明了“十三五”时期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和发展着力点,成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重要遵循。

  风正一帆悬。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关于决胜全面小康的战略部署,极大地鼓舞了全党和全国人民,极大地凝聚起了中华民族的力量。中华民族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目标一致、万众一心;人民群众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展现出空前的创造历史的奋发精神。我们坚信,只要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十三五”规划所描绘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和蓝图,一定会如期实现!

  (作者:全国政协常委、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原常务副主任)

  (源自求是网2016年07月15日 21:00:00 《求是》2016/14。)

来源:求是网

编辑:余艺丹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社科规划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