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立时代潮头 发思想先声

编辑:谢瑞仁 2016-07-13 09:40:36
时刻新闻
—分享—

立时代潮头 发思想先声

肩负起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职责使命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5•17”重要讲话精神“四人谈”

    ■编者按

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社会科学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积极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建言献策。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如何牢记职责使命,立时代潮头、发思想先声?近日,湖南日报记者约请省社科院党组书记、院长刘建武等四位专家,围绕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习总书记“517”重要讲话精神,进行了一次理论“四人谈”。

    【嘉宾】

    刘建武  湖南省社科院党组书记、院长

    段献忠  湖南大学校长

    李  民  湖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

    骆  辉  湖南省社科规划办主任

    【主持人】

奉清清  湖南日报记者

     1 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

    【主持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社会科学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不可替代”就是独特和重要吧?我们应该如何理解新形势下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地位、作用和任务、使命?

    【刘建武】: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既取决于自然科学发展水平,也取决于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水平。没有发达的自然科学的国家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没有繁荣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国家也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古今中外人类文明发展数千年的历史经验表明,那些仅有物质文明强大的国家其勃兴总是昙花一现,只有同时拥有繁荣的物质文明与昌盛文化的国度才能在人类文明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仅有自然科学的繁荣还不够。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如同“车之两轮”、“鸟之双翼”,缺一不可,同样是一个国家繁荣昌盛的重要标志。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需要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协调发展,离开了其中任何一个方面,就不可能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段献忠】:湘江是“流淌哲学的河流”,湖南大学就是湘江边研究哲学社会科学、传承中华文明的重镇,岳麓书院“传道济民、爱国务实、经世致用、兼容并蓄”的优良传统一直“荡漾”在湖大校园。一个没有一流的自然科学教学与科研的大学不可能成为世界一流大学,一个没有一流的哲学社会科学教学与科研的大学也不可能成为世界一流大学。作为一所正在进行“双一流”建设的综合性大学,我们既要大幅度提升自然科学的教学科研水平,也要大幅度提升哲学社会科学的教学科研水平。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面临着各种新形势新问题,哲学社会科学迫切需要发挥更好的更大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继续并且更加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激励全校师生积极投身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实践创造,述学立论,建言献策,擦亮岳麓书院千年品牌,全面提升湖南大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的能力和水平。

    【李民】:新形势下,我国哪些方面迫切需要哲学社会科学更好地发挥作用?习近平总书记用“五个面对”和“五个如何”,从思想建设、经济发展、深化改革、文化建设和党的建设五大领域、十六个方面“点题”;并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存在的亟待解决的问题“把脉”,列出了八大“症状”,诊断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还处于有数量缺质量、有专家缺大师的状况,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因此,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增强人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可以也应该大有作为。习近平总书记说,社会大变革的时代,一定是哲学社会科学大发展的时代。当前,湖南正面临着中部崛起、“一带一部”、两型社会建设、“三量齐升”发展等一系列历史性、战略性重大发展机遇。如何坚持“五大发展”理念,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打造“一核三极四带多点”的竞相发展新格局,迫切需要全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立时代之潮头、发思想之先声,积极创新理论,提供智力支持。

    【骆辉】:习近平总书记“5•17”重要讲话,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高度重视、对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深情关怀。我理解,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说到底是人与物、精神与物质的关系,一个是构建精神生活家园、一个是建构物质生活家园,二者相存相依、相通相融、相得益彰。宇宙天地间、大千世界里,人是“最大变量”,物是“最大常量”;人文塑造精神,科技洞悉物质;人文为科技“导航”、“掌舵”,科技为人文“奠基”、“续航”……哲学社会科学作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在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的大趋势大背景下,不断续写着“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能力有多强,我们就能飞多高” 的精彩篇章。

    2 马克思主义始终占据着“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

    【主持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必须旗帜鲜明加以坚持。我们该如何自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指导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

    【刘建武】:马克思主义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指导地位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这是马克思主义本身的科学性所决定的,对此,我们必须理直气壮地予以坚持,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作为诞生在一个半世纪之前的一种学说,马克思主义是在理性批判当时资本主义社会矛盾基础上诞生的,时至今日,尽管马克思主义所批判的某些资本主义社会现象有的已经消失,有的表现形式发生了改变,但它作为一种“伟大的认识工具”的作用却没有任何变化,其科学性仍然毋庸置疑。尤其是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结合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践和时代发展需求,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保持并发扬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让其一直处在理论发展的时代潮头。相较于凯恩斯主义、新自由主义、新保守主义等形形色色的西方社会思潮,马克思主义始终占据着“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因此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仅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求,也是科学理论发展的规律所决定的。对此,任何时候都不能有丝毫动摇

    【段献忠】:湖南大学在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与传播方面,一直努力争取走在前面。早在1950年,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时任湖南大学校长的李达就亲手创设了马列主义教研室。2003年3月成立的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也是国内新时期成立较早的马克思主义学院之一。以此为基础,湖南大学将更进一步强化马克思主义的教学与研究。一是要教好马克思主义,将湖南大学建设成为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重要示范中心和有重要影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传播中心;二是要研究好马克思主义,形成富有特色、影响重大的研究成果。着眼湖南红色文化传统和湖湘文化特色,建设以收藏和研究湘籍无产阶级革命家、思想家史料为主要特色的文献资料中心。三是要运用好马克思主义。尤其在湖南大学的“双一流”建设、国际化建设中杜绝马克思主义“失语”、“失踪”、“失声”的问题出现。

    【李民】: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指导地位的一项重要任务。在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最根本的就是要推动马克思主义进教材进课堂进大学生头脑,着力解决马克思主义在一些学科中“失语”、教材中“失踪”、论坛上“失声”的问题。高校党委要举旗亮剑、敢抓敢管,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和主动权。一要努力建设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并以马克思主义指导相关学科特别是哲学社会科学学科的建设,使之成为主导性的学术话语。二要打造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高校教材体系,实现马克思主义领航高校教育教学实践的目标。同时,把统一使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纳入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制定刚性规定和考核机制,使其真正在高校落地。三要通过占领高校意识形态主阵地,使广大青年学子对马克思主义真懂真信,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

    【骆辉】:马克思主义是被历史和现实都证明了的科学理论。以“千年第一思想家”马克思为光辉旗帜,汇聚了人类思想史上最杰出的人才群体,马克思主义者怀着对理想社会的美好憧憬,以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和全人类解放为己任,创立、丰富、发展和完善了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深刻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经受了实践、历史和人民的检验,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指明了方向,迄今依然焕发出强大生命力。今天,我们强调坚持马克思主义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指导地位,就是要自觉践行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导向和研究导向,树立鲜明的问题导向、实践品格和批判精神,运用好这一“伟大的认识工具”和有力的思想武器。

     3 以人民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主持人】: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如何在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这一系统工程中积极作为?

    【刘建武】:必须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整合运用好马克思主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外哲学社会科学三个方面的资源,实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对马克思主义的资源,要注重运用其立场、观点、方法来分析和解决问题,绝不能采取寻章摘句、生搬硬套的教条主义方式;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源,则要注重对其内核进行深入挖掘和合理阐发,尤其是要采取批判地继承的办法保留其有益成分和优秀因子,推动其实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对国外哲学社会科学的资源,我们既不要崇洋媚外,也不要盲目排外。只有如此,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才能发展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符合时代发展潮流、引领人类文明发展趋向的重要文明资源,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促进世界文明发展多样性和不同文明和谐共处当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段献忠】:习总书记提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需要把握继承性、民族性、原创性、时代性、系统性、专业性的特点。湖南大学将严格遵循这些要求,不断推出具有原创性、引领性和标志性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努力建设具有世界影响、中国气派、湖湘精神、湖大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首先,充分发挥岳麓书院的品牌影响,加大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研究,进一步挖掘岳麓书院千年传承和发展的教育模式、孕育和形成程朱理学的思想模式、凝聚和培养仁人志士的人才模式。其次,学科优势逐步向经管学科聚集,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管理学的理论与实践创新研究,强化对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学术理论研究和经验总结。第三,充分发挥湖南大学理工学科优势,充分挖掘国家超算中心的独特优势,搭建跨学科合作平台,发展一批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寻找湖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新增长点和突破点。

    【李民】: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要做好价值观与方法论相结合的文章。一要坚持系统论与重点论的统一。要有“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宽广视野和系统思维,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坚持马克思主义学科、基础支撑学科、优势重点学科、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绝学”和冷门学科“五位一体”协同发展。二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与以问题为导向的统一。聚焦全面深化改革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积极研究回应广大民众普遍关切的热点难点问题和深层次的思想认识问题。三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底色与彰显中国特色的统一。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立足于中国现实国情和现实的价值关切,充分汲取传统文化的营养和国外文化的合理成分,搭建反映民族心理需求的价值支撑系统。湖湘文化底蕴深厚、源远流长,特别是近代以来,人才辈出、群星璀璨,在中华民族发展转型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作为哲学社会科学重镇,湖南要致力于以湖湘特色丰富和彰显中国特色,努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湖南特点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用以指导并服务于湖南的建设和发展。

    【骆辉】:湖南“文源深、文脉广、文气足”,应当而且能够在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中作出积极的、独特的贡献。要按照总书记提出的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总要求,着力从提高学术命题、学术思想、学术观点、学术标准、学术话语方面的能力和水平上下功夫,着力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和湖南特点。要扎实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跨学科跨领域交叉融合创新研究,推出更多具有原创性、独创性的研究成果,培育和打造“湘字号”社科品牌、社科理论“湘军”队伍,努力推动新形势下我省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力争继续走在全国前列,实现总体迈上更高水平。

      4 营造良好学术环境,激发哲学社会科学创新活力

    【主持人】: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加强和改善党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领导,是繁荣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根本保证。如何切实加强和改善党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领导?

    【刘建武】:加强党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领导是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繁荣发展的根本保证。加强党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领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要优化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领导机制。比如进一步完善和畅通党和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之间的联系渠道,加强决策部门同智库的信息共享和互动交流,建立两者之间更加密切的联系。同时通过意识形态领域的分析研判,增强党对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政治导向和发展趋势的引导。另一方面,要增强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关心。我们不仅要关心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学术探索,为其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和学术环境,也要关心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让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从繁琐的日常事务中解脱出来,真正心无旁骛地集中精力从事科学研究,并享受应有的职业自豪感和荣誉感。

    【段献忠】:要建设好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就必须加强和改善党对这项工作的领导。首先,切实提高认识。湖南大学即将出台加快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党委行政对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的举措。其次,加强智库建设。打造“2+4+X”智库体系,重点建设好“中国软实力”和“海外汉学”研究中心,提炼标识性概念,提升用国际上可接受的语言和方式讲述中国故事的能力,提高国际话语权。第三,改善科研环境。完善科研评价体系,合理配置学校资源,营造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所必需的学术环境,充分活跃学术空气,最大程度释放学术能量。

    【李民】:加强和改善党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领导,高校尤其要放眼未来,构筑学生、学术、学科一体的哲学社会科学综合发展体系,真正让大学成为国民精神文化航程的“灯塔”和社会发展的“动力站”。人才培养需要系统的专业训练,更需要多学科、宽口径、厚基础的精神文化涵育。要发挥得天独厚的育人优势,以作育英才为己任,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帮助青年学生系好人生的第一颗“扣子”。要坚持和发扬学术民主,积极回应解决学术原创能力不强、学术评价体系不够科学以及学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引导和激励高校学人立志做大学问、做真学问。要抓住国家大力推进“一流学科”建设的契机,鼓励相关学科立足中国实际,研究中国问题,构建中国特色的概念、范式、理论框架和话语体系,积极构建更有活力和影响力的跨学科国际学术交流平台和人文对话机制,提升中国思想、中国文化、中国发展模式的国际传播力和影响力。

    【骆辉】: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5•17”重要讲话精神,各级党委要把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政治领导和工作指导,一手抓繁荣发展、一手抓引导管理;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作用,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人们也许还记得,1978年3月,当邓小平同志在全国科学大会发表的重要讲话中说出“我愿意当大家的后勤部长,愿意同各级党委的领导同志一起,做好这方面的工作”这番话时,与会的许多科技工作者感动得热泪盈眶。小平同志言出必行,他前后为陈景润等一大批科学家解决了生活中许多实际问题,办了许多实事和好事。就这样,一个“科学的春天”降临了神州大地。如今,哲学社会科学的春天来了。如果我们的领导干部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主动同专家学者打交道、交朋友,经常给他们出题目,多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真正为他们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当好“后勤部长”,将进一步调动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使我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和创新的活力充分激发出来。

    (源自2016年7月7日《湖南日报》(“理论·对话”)第8版。)

编辑:谢瑞仁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社科规划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