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欧阳峣:习近平大国经济战略思维简论

来源:红网综合 编辑:严欢 2015-11-04 11:35:53
时刻新闻
—分享—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屋建瓴地观察国际国内经济形势,遵循“治大国若烹小鲜”的古训,立足发展中大国的基本国情,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并且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方法进行理性思维,提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大国经济发展思路:从独立自主到内生动力的大国自主思维、从科技创新到体制创新的大国创新思维、从统筹谋划到协同推进的大国系统思维、从区域合作到新增长极的大国整合思维、从稳中求进到政贵有恒的大国稳健思维、从多元开放到丝绸之路的大国全球思维、从增长联动到利益融合的大国共赢思维、从平衡经济到重建秩序的大国责任思维。这些分析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蕴含着深刻的战略思想,构成了比较系统的大国战略思维。
  
  【关键词】习近平创新思维全球思维共赢思维
  
  【中图分类号】F092.7【文献标识码】A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而且是典型的发展中大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运用大国战略思维,深入研究中国经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屋建瓴地观察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实事求是地分析中国的大国经济发展特征,在准确地把握发展大势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大国经济发展思路。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科学论述中,充溢着丰富而深刻的大国战略思维。
  
  从把握大势到统筹大局的战略思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这样一个大国,这样多的人民,这么复杂的国情”,的确是治理不易,领导者要有“治大国若烹小鲜的态度”。为此,他的治国理论思维中特别强调两条,即把握发展大势和统筹发展大局。具体地说,在认识过程中,应该深刻地理解国际国内经济发展的基本状况和主要特征,把握发展趋势;在实践过程中,应该细致地协调好经济发展部门、要素和经济改革的各种措施,统筹发展全局。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这是历史的规律。尊重历史的规律,尊重社会的规律,就应该致力于认识和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从而顺势而行,紧跟时代潮流,勇立发展潮头。做领导工作,要善于观大势和谋大事,因为“事物是不断发展、相互联系的,正确认识和积极顺应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党和国家面临的大事,才能把握工作主动权,跟上时代前进步伐,推动事业顺利发展”。①只有认清大势,才能抓住大事。那么,哪些是世界和中国发展的大势呢?习近平总书记认为,我们“要善于把握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国际大势,善于把握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内大势”。在经济发展中,“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乃大势所趋”,因而应该扩大经济开放,加强国际经济合作和区域经济合作;“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大势所趋”,因而应该优化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创新驱动是大势所趋”,因而应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发展中大国的领导者,既要善于把握发展大势,又要善于统筹发展大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统筹好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就能在时代前进潮流中把握主动和赢得发展。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我们要善于把世界的机遇变为中国的机遇,把中国的机遇变为世界的机遇,在中国与世界各国的良性互动、互利共赢中开拓前进。从国内来看,发展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也是当代中国的大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所有这些都要通过经济发展来解决。同时,习近平总书记还强调发展和改革的全局意识:发展是全面的,应该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经济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协调推进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其他各方面建设”。②改革也是全面的,应该从全局出发制定重大的改革措施,“我们要坚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主轴,努力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突破,以此牵引和带动其他领域改革”。③可见,惟有从大局出发考虑问题,才能将重点领域改革和配套改革相结合,促进改革的全面深化和协同推进。
  
  用大国战略思维研究中国经济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不仅善于把握大势和统筹大局,而且善于运用大国战略思维研究经济发展和改革中的各种重大问题,从战略高度提出适合中国国情的新观点和新思路,制定重大的战略性措施和方案。他的这些分析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构成了比较系统的大国战略思维。
  
  从独立自主到内生动力的大国自主思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从经济发展战略的角度看,就是要加快从经济大国迈向经济强国的步伐。怎样建设现代化的经济强国?习近平总书记认为,中国经济发展要走独立自主的道路,中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内生动力。首先,中国的发展也要走独立自主的道路。独立自主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立党立国的重要原则。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和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国情与使命,决定了我们只能走自己的路,④要从发展中大国的实际出发,选择合适的体制机制和发展路径。同时,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治理体系,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传统、文化传统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我国今天的治理体系是在我国历史传承、文化传统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演化的结果。⑤在这里,实际上提出了中国道路内生性的分析框架,包括历史传统、文化传统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基本要素。其次,要增强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我国是发展中大国,不可能完全依靠外部需求拉动经济增长,而应该主要依靠国内需求拉动经济增长。在经济转型时期,应该着力增强经济增长的内生活力和动力。目前,中国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正在不断增加,并将继续增强。⑥具体表现在,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带来的发展空间很大,国内市场潜力巨大,社会生产力基础雄厚,科技创新能力增强,人力资源丰富,生产要素综合优势明显,这些都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内生因素。
  
  从科技创新到体制创新的大国创新思维。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是经济增长的内生因素,在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中有着特别重要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对大国创新的意义有着深刻的认识和独到的领悟。首先,科技创新是大国的強国之路。我们是一个大国,在科技创新上要有自己的东西。⑦像中国这样的大国,仅仅是经济体量大,还不能代表强,只有通过科技创新,掌握关键技术,推动产业创新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才能真正强大起来;大国不能做其他国家的技术附庸,关键技术要靠我们自己创造。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要突破瓶颈,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根本出路在于创新,关键是要靠科技力量。我国人口众多,“不能想象我们能够以现有发达水平人口消耗资源的方式来生产生活,那全球现有资源都给我们也不够用!老路走不通,新路在哪里?就在科技创新上,就在加快从要素驱动、投资规模驱动发展为主向以创新驱动发展为主的转变上”。⑧其次,体制创新是大国的复兴之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根本最紧迫的任务还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⑨在我国经济领域,还有不少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改革的任务远远没有完成。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同时,习近平总书记还強调改革过程中的基层探索和创新,他认为,“改革在认识和实践上的每一次突破和发展,无不来自人民群众的实践和智慧,要善于从群众关注的焦点、百姓生活的难点中寻求改革切入点,推动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良性互动、有机结合”。⑩
  
  从统筹谋划到协同推进的大国系统思维。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问题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增强系统思维,统筹谋划,协同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涉及党和国家工作全局,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涉及许多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为此,应该更加重视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首先,在决策中要统筹谋划。应做好顶层设计,“就是要对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体制作出统筹设计,加强对各项改革关联性的研判,努力做到全局和局部相配套、治本和治标相结合、渐进和突破相促进”。?前一阶段的改革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摸着石头过河,改革初期没有现成的经验和模式可资借鉴,所以主要是在实践中探索,试点先行;二是先易后难的次序,在容易改的领域先行推进。目前,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阶段,需要加强系统设计,进行整体谋划。其次,在实施中要协同推进。我们要在基本确定主要改革措施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各领域改革举措可行性,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关系,使各项改革举措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套,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在实际成效上相得益彰。?如果各领域改革不配套,各方面改革措施互相牵扯,甚至相互抵触,全面改革就很难推进下去,效果也会打折扣。
  
  从区域合作到新增长极的大国整合思维。中国是发展中大国,区域经济发展呈现差异性;各个区域具有比较优势,需要对这些不同的优势进行整合,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习近平总书记用这种整合思维分析大国区域经济发展,认为大国应该基于区域比较优势而加强区域合作,并通过区域合作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首先,要重视区域合作机制建设。为加强区域合作,应该改变“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势,打破区域分割、各自为政的状况,按照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原则,走出一条科学持续、协同发展的路子。而且,要把合作发展的功夫主要下在联动上,努力实现优势互补、良性互动、共赢发展。联动是推动协调发展的重要路径,而要共赢发展,就是要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其次,要通过区域合作形成新的增长极。发展中大国的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需要在不同时期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最后达到不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目标。目前,要在中西部和东北有条件的地区,“依靠市场力量和国家规划引导,逐步发展形成若干城市群”,“成为带动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中国幅员辽阔,如果单纯依靠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冀,未来的中国经济不可能长期保持快速持续增长的态势,应该在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创造一些新的主导地区,创造一些新的经济增长极,使之成为支撑未来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动力。
  
  从稳中求进到政贵有恒的大国稳健思维。习近平总书记认为,我们的国家这样大,情况极其复杂,因而在治理上应该有稳健的态度,注意审慎决策,做到稳中求进,政贵有恒。首先,要在保持大局稳定的前提下科学决策,实现稳中有为。中国是一个大国,决不能在根本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一旦出现就无法挽回,无法弥补。?因此,在改革中步子要稳健,提出改革举措要慎重,反复地研究和讨论;但也不能裹足不前,该干的还是要大胆地干,这样才能迈出稳健的步伐,做到稳中求进,积极有为。他还强调,要正确地分析机遇和挑战,增强风险意识和忧患意识,充分做好应对复杂困难局面的准备,并善于把握重大调整的机遇,在稳固的基础上更好地前进;要营造经济新常态,遵循经济规律实现科学发展,遵循自然规律实现可持续发展,从而推动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其次,要保持政策上的连续性,在政策上做到稳健。我们要牢记一个道理,政贵有恒。?制定和执行政策,不能随便“翻烧饼”,那样并不叫有魄力,而是不稳当的表现。一种政策发挥作用往往需要经历一定的时间,如果政策多变,不但不充分发挥作用,而且影响人们的心理预期,进而影响政府政策的权威性。为此,各级领导干部应该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既要大胆开展工作,锐意进取,也要保持工作的稳定和连续性。要真正做到一张好的蓝图一干到底,切实干出成效来。?不折腾,不反复,“功成不必在我”,不要换一届领导就兜底翻,更不要为了显示所谓政绩去另搞一套。
  
  从多元开放到丝绸之路的大国全球思维。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如果大国不善于利用国际资源和市场而获取全球化红利,就有可能丧失在要素和市场方面的规模优势。为此,习近平总书记以世界眼光和全球思维谋划中国的发展,强调经济全球化是大势所趋,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上,而且将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上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遵循这样的思路,他提出了实行多元开放以及建设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首先,要坚持多元开放,实行全方位开放战略。我们将统筹双边、多边、区域、次区域开放合作,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推动同周边国家互联互通。?通过构建多元开放体系,形成中国与世界互联互通的经济开放网络,从这张全球性的经济开放网络中,我们可以最大限度地获取全球化红利。其次,在新一轮经济开放中,要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他强调,这是党中央统筹政治、外交、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实现新一轮扩大开放的重要举措,也是营造有利周边环境的重要举措”。?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同欧亚国加强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和民心相通,以点带面,从线到片,实现国际性区域大合作;建设海上丝绸之路,同东盟国家互通有无,优势互补,实现共同发展和共同繁荣。这两个对外开放的战略举措,一个向东,一个向西,一个着眼于大陆,一个着眼于海洋,一个着眼于欧亚,一个着眼于东南亚,主要以周边国家为基础对其他国家和地区开放。
  
  从增长联动到利益融合的大国共赢思维。怎样建设当今世界的大国关系是一个重大现实课题,应该改变思维方式,抛弃零和博弈的冷战思维,增强合作意识,用共赢思维构建新型大国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強调:“我们要放眼长远,努力塑造各国发展创新、增长联动、利益融合的世界经济。”通过增长联动和利益融合,实现互利共赢的发展。首先,世界经济的强劲增长要求实现增长联动。一个强劲增长的世界经济,往往来源于各国的共同增长,各国应该树立命运共同体意识,认清“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连带效应。特别是各个世界大国,要在增长上形成联动,从而给相互之间带来正面的外溢效应。要在谋求本国发展的同时,“建设全球发展伙伴关系,促进各国共同繁荣”。他强调,中俄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一组双边关系,要积极推动各自国家和地区发展战略的对接,不断创造出更多的利益契合点和合作增长点;中国和美国要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推动亚太地区和全球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要用伙伴关系把金砖各国紧密联系起来,朝着一体化大市场、多层次大流通、陆海空大联通、文化大交流的目标前进。其次,要以利益的融合推动国际经济合作。国家之间的合作动力在于利益融合,只有找到了经济利益的融汇点,才能推动大国之间的经济合作。所谓利益融合,就是要通过世界经济的平衡增长,使各国福祉实现共享式增长。为此,“各国要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共同优化全球经济资源配置,完善全球产业布局,建设利益共享的全球价值链,培育普惠各方的全球大市场,实现互利共赢的发展”。通过多元共生、包容共进,造福于本地人民和世界人民。
  
  从平衡经济到重建秩序的大国责任思维。大国在世界经济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世界经济繁荣和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由此决定了大国负有特殊的责任。习近平同志指出,我们“不仅致力于中国自身的发展,也强调对世界的责任和贡献;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世界人民”。具体地说,大国的责任主要表现在平衡世界经济和重建国际秩序上。首先,大国要做世界经济稳定之锚和压舱石。大国经济总量大,市场潜力大,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如果大国经济稳定了,世界经济也就基本稳定了。因此,大国应该承担起稳定世界经济的重要责任,“各主要经济体要首先办好自己的事,确保自己的经济不出大的乱子。这是我们最起码的责任。我们要完善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机制,加强相互沟通和协调”。可见,大国在促进世界经济稳定方面要做好两件事情:一是以本国经济的稳定促进世界经济的稳定;二是构建促进世界经济稳定的国际协调机制。其次,大国应该致力于建立公平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当前,世界经济出现多极化趋势,国际经济格局处在调整和变化之中,大国要通过共同协商完善全球治理秩序。金砖国家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的不断增加,已经成为国家关系中的重要力量和国际体系的积极建设者,应该在国际重大问题上团结协作和共同发声;中国作为新兴大国的典型代表,“要积极参与,发挥建设性作用,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要反对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推动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和便利化;积极防范金融风险,维护国际金融稳定秩序。
  
  立足大国国情和文化传统进行理性思维
  
  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经济发展和治国理政的重要论述中,蕴含着深刻的战略思想。他遵循“治大国若烹小鲜”的古训,立足发展中大国的基本国情,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并且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方法进行理性思维,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大国战略思维。
  
  第一,从发展中大国国情出发考虑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深谙中国的复杂国情,特别是人口众多和幅员辽阔的基本特征,因而在思考中国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时,总是从发展中大国的国情出发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从而提出适合中国国情的思路和措施。他在谈到独立自主的原则时,强调“东方大国”的国情决定了我们只能走自己的路。“站立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13亿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他在分析科技创新的战略意义时指出,世界发达水平人口全部加起来是10亿人左右,而我国有13亿多人,如果以现有发达水平的人口消耗资源的方式来生产生活,那全球现有资源都给我们也不够用,所以必须走科技创新的新路。他在谈到国家治理时强调,中国有960万平方公里国土、56个民族、13亿多人口,治理很不容易,既要登高望远,又要脚踏实地。
  
  第二,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精华。习近平总书记认为:“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根植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一种思想如果不善于从一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就不会有生命力和影响力。他深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善于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精华,善于运用中国文化的智慧。他在阐述选择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时,借用魏源关于“履不必同,期于适足;治不必同,期于利民”的思想,说明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合不合适,关键看对这个国家的人民是否有利,所以只有这个国家的人民才最有发言权。他在分析深化改革的系统性时,借用“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的道理,说明要从全局出发谋划改革,使各个领域的改革协同推进。他在分析大国之间的合作共赢时,借用“和而不同”的中国传统思维,说明要抛弃“零和博弈”的冷战思维,走出一条和衷共济、合作共赢的新路子。
  
  第三,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科学理性思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还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他善于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科学方法,深入分析事物的本质及发展趋势,深入思考中国和世界的发展战略。他在分析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时,强调“一分为二”地看问题,既要看到有利的方面,也要看到不利的方面,从坏处着想,做最充分的准备,争取较好的结果。他用“两点论”辩证地分析市场和政府的关系,认为“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都要用好,努力形成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有机统一、相互补充、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格局。他在阐述中国的发展道路时,运用内因和外因关系的原理,说明一个国家不可能通过依靠外部力量,跟在他人后面亦步亦趋实现强大和振兴。他在分析中国经济增长动力时,辩证地阐述内需和外需的关系,提出既要扩大内需,又要稳定外需,最重要的是增强经济增长的内生活力和动力。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大国经济发展理论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批准号:11&ZD144)
  
  注释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关于经济工作的重要论述》,新华网,2014年2月22日,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4-02/22/c_126175088.htm。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第11、94、29、105、345、120、92、348、339、400、348、335、324、336、336、324、29、170、9页。
  
  《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脚踏实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人民日报》,2013年7月24日,第1版。
  
  《从群众关注焦点百姓生活难点中寻找改革切入点》,人民网,2014年12月3日,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4/1203/c70731-26136534.html。
  
  《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第43、32、38~39、134页。
  
  《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扎实推进努力实现京津冀一体化发展》,《人民日报》,2014年2月28日,第1版。
  
  《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第601页。
  
  《习近平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第70页。
  
  OnXiJinping'sStrategicThinkingofGreatPowerEconomy
  
  OuyangYao
  
  Abstract:SincetheParty'sEighteenthNationalCongress,GeneralSecretaryXiJinpinghasobservedtheeconomicsituationathomeandabroadfromacommandingheight;adheredtotheChineseoldsaying"governingabigcountryisasdelicateasfryingasmallfish";stayedrootedinChina’sbasicconditionasalargedevelopingcountry;learnedfromthefinetraditionalculture;usedthescientificmethodofdialecticalmaterialismforrationalthinking;andputforwardtheideaofgreatpowereconomicdevelopmentsuitedtoChina'sconditions.Theideaconsistsofthegreatpowerindependentthinkingwhichshiftsawayfromtheformerstressonself-reliancetowardtheemphasisoninternalimpetus;thegreatpowerinnovativethinkingwhichshiftsawayfromtechnologicalinnovationtowardinstitutionalinnovation;thegreatpowersystematicalthinkingwhichshiftsawayfromoverallplanningtowardcoordinateddevelopment;thegreatpowerintegrationthinkingshiftingawayfromregionalcooperationtowardthenewgrowthpole;thegreatpowerstabilitythinkingshiftingfrommakingprogresswhilemaintainingstabilitytowardvaluingstabilityinadministeringpoliticalaffairs;thegreatpowerglobalthinkingshiftingawayfromdiversityandopennesstowardtheSilkRoadProgram;thegreatpowerwin-winthinkingshiftingawayfromcoordinatedgrowthtowardintegratedinterests;andthegreatpowerresponsibilitythinkingshiftingawayfrombalancingtheeconomytowardreconstructingeconomicorder.Theseapproachestoandmethodsofanalyzingproblemscontainprofoundstrategicideas,andconstitutethesystematicgreat-powerstrategicthinking.
  
  Keywords:XiJinping,innovativethinking,globalthinking,win-winthinking
  
  【作者简介】
  
  欧阳峣,湖南师范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导,大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国家“万人计划”第一批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研究方向为发展经济学和国际经济学,重点领域为大国经济理论。主要著作有《大国综合优势》《大国经济发展理论》《大国发展经济学》等。

来源:红网综合

编辑:严欢

本文为社科规划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sk.rednet.cn/c/2015/11/04/3830902.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社科规划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