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上新台阶

来源:红网综合 作者:靳辉明 编辑:严欢 2015-09-16 17:11:34
时刻新闻
—分享—
  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我们党历来十分重视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中央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以及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确立,就是我们党重视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突出表现。这些重大举措,必将对我们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对培育广大人民特别是青年学生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道德情操产生深远影响。
  
  今年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建立10周年。这一重大举措实施10年来,进一步加强了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思想政治教育,巩固和扩大了马克思主义思想阵地,稳定和壮大了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应把握正确发展方向,敢于改革、勇于创新,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迈上新台阶。
  
  把取得学科授权点与加强学科建设有机统一起来
  
  在高校开设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课,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性质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建立,使我国高校学科体系更加合理、更加完整,能有效提升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水平,提高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不断发展。过去,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教学质量上与预期目标存在差距,主要原因之一是没有学科建设作为支撑。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建立,就是为了更好服务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思想政治教育,把理论研究成果用于教学和教材编写,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学生培养质量。
  
  建设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要走出“把取得学科授权点作为目的,而不是把建设符合中央要求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作为目标”的误区。应该说,拿到学科授权点相对容易,但把它真正建设好却比较困难。建设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有许多工作要做,关键是高校领导要高度重视和关心。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有的高校领导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重视不够,甚至片面理解、误解和曲解这个学科。这是十分有害和危险的。建设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高校领导必须思想上高度重视、行动上认真负责。
  
  进一步稳定壮大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教学队伍
  
  我国高校有一支庞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教学队伍,他们为加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思想政治教育作出了重要贡献。新形势下,由于存在体制机制不够完善等问题,一些高校出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教学队伍不够稳定的现象。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建立,不仅有利于稳定和巩固这支队伍,而且有利于补充新的力量,使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教学队伍不断发展壮大。特别是一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硕士生、博士生充实到队伍中,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思想政治教育就会有质的飞跃,高校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阵地就会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今年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提出,要重点建好一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创新基地,编写一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核心教材,培养一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带头人,造就一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家,重点建设一批有示范影响的马克思主义学院。这有利于进一步稳定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教学队伍,巩固和扩大高校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阵地。
  
  进一步稳定壮大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教学队伍,一项重要工作是教育引导这支队伍树立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马克思主义信仰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灵魂。习近平同志强调,对马克思主义要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其核心是真信。这表明,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至关重要,在当前尤其如此。从国际上讲,敌对势力对我国的西化分化仍在继续,西方各种学术思潮纷纷涌入,呈现良莠不齐、泥沙俱下的态势;从国内来说,社会意识和思想观念日益多样化,如果不能正确把握,对坚定人们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就会带来冲击。因此,新形势下教育引导人们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是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整个人文社会科学的重要任务。完成这一重要任务,首先要求高校任课教师自身树立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
  
  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规范化、制度化建设
  
  2012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意见》指出:“新形势下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需要进一步提升学科建设质量”,“促进学科规范化、制度化建设”。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是一个新学科,不像其他哲学社会科学学科那样历史长、建设经验丰富、对象范围比较清楚。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从一级学科的表述到二级学科的设计都是全新的,没有现成经验可资借鉴,不进行规范化、制度化建设,不严格要求,就难以达到其他哲学社会科学学科的水平,更谈不上“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成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优势学科”的要求。
  
  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应遵循马克思主义学科发展规律和思想政治教育规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有关文件精神,杜绝背离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要求的一些做法。比如,利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点培养不属于本学科的研究生;在遴选博士研究生导师时,把其他学科的教师选为本学科的导师;一些学位论文选题偏离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方向;等等。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解决,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是不可能建设好的。当前,应大力推进一批学位授权点、重点学科和重点基地建设,严格遵循学科建设标准和有关要求,进一步完善学位授权学科专业布局,进一步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国家重点学科建设,使其规范化、制度化。
  
  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研究和建设
  
  注重对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研究,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基本原则之一。从整体性、综合性上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也是其不同于马克思主义其他专门学科的质的规定性。与其他科学一样,马克思主义也有综合性学科和分支学科。我国把马克思主义分为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是正确的,这些方面的研究和学科建设都取得了显著成绩。但问题在于,长期以来一些专家学者忽视了对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研究和建设,影响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水平和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
  
  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研究和建设,关键是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各主要组成部分内在关系的研究和把握,加强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内在关系的研究和把握。同时应看到,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不仅要从整体性上着眼,处理好它与其他马克思主义具体学科的关系,即整体与部分、一般与个别的关系;而且要从整体性的角度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基本原理,进行教学和教材编写,从而更好地体现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定位与功能。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源自人民网2015年08月31日04:12人民日报。)

来源:红网综合

作者:靳辉明

编辑:严欢

本文为社科规划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sk.rednet.cn/c/2015/09/16/3794426.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社科规划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