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破解大国发展之谜

来源:红网综合 编辑:严欢 2013-11-08 15:41:45
时刻新闻
—分享—

(欧阳峣近照。资料照片)

  自2005年以来,欧阳峣和他的研究团队致力于探索发展中大国的经济发展之谜,构建大国发展经济学的理论框架,赢得国内外学术界的关注与认可。2013年5月,他被世界政治经济学会授予“21世纪世界政治经济学杰出成果奖”。
  
  “跟20年前相比,这几乎是一个全新的中国,太令人吃惊了。”10月14日,英国牛津大学教授芭芭拉在湖南中西部农村地区考察时,发出如此的惊叹。
  
  芭芭拉主要研究中国与印度的经济发展,此行是受湖南商学院大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欧阳峣教授的邀请,前来中国进行学术交流与考察。考察后,她给欧阳峣写信:“中国的发展充满惊喜,您的研究有世界意义。我愿意与您加强合作,共同探索发展中大国的经济发展规律。”
  
  自2005年以来,欧阳峣和他的研究团队致力于探索发展中大国的经济发展之谜,构建大国发展经济学的理论框架,赢得国内外学术界的关注与认可。2013年5月,他被世界政治经济学会授予“21世纪世界政治经济学杰出成果奖”。世界政治经济学会是由中国、美国、英国等30多个国家发起成立的国际性学术组织。
  
  大国为何能快速发展?
  
  21世纪以来,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发展中大国迅速发展,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引擎。为什么在世界经济增长趋缓的大背景下,发展中大国能取得相对快速的发展?
  
  这个问题引起很多经济学家的思考,欧阳峣就是其中之一,他的理论武器,就是大国发展经济学。
  
  欧阳峣通过严格的分类方法,以人口数量、国土面积为初始条件,从全球遴选出24个大国,并选取中国、印度、俄罗斯和巴西等大国特征明显的典型大国作为重点研究对象。他将“规模性”引入经济发展要素禀赋,构建大国发展的“宝葫芦”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大国综合优势”,对这个问题作出了独到的解答。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谁能最大限度利用好“全球化红利”,谁就能快速发展。发展中大国因为具有“规模”和“转型”的双重特点,在参与国际分工合作中,具有分工优势、适应优势和稳定优势,因而能更好地承接产业转移、抵御金融风险,为本国经济发展注入强劲的动力。
  
  “以人力资源为例,多元化的现代经济结构,需要多元的人力资源结构与之相匹配,既要有高精尖人才,又要有操作熟练的蓝领工人。当多样化的人力资源需求与多元化的人力资源结构耦合时,就能达到效率最大化,这就是大国综合优势在人力资源领域的体现。”
  
  欧阳峣在大国发展模型的框架下,对发展中大国的人力资本、自然资源、资金积累、技术进步、制度创新等领域进行专题研究,通过对“大国综合优势”的形成机理和实现途径的系统梳理,解答了发展中大国的快速发展之谜。
  
  有专家这样评价:“某些西方经济学原理无法解释发展中大国的经济现象,欧阳峣借助古典范式、新古典范式和结构主义范式,深入分析发展中大国经济发展的规模效应和多元结构,把带普遍意义的经验提升为大国内生能力和综合优势原理,从而合理解释新兴大国的经济现象,并且形成了独特的学术话语体系。”
  
  近年来,欧阳峣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大国经济发展理论研究》、国家软科学重大项目《新兴大国的自主创新道路》等课题10余项,在《中国社会科学》等重要刊物发表论文50余篇。他先后被列入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首批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
  
  大国如何转型发展?
  
  一次,欧阳峣正在作学术讲座,一位企业家提问:“为什么在国际贸易中,中国人买什么就什么贵,卖什么就什么便宜?”
  
  “这是没有发挥大国综合优势的结果。”欧阳峣解释道,长期以来,我国采取单一的“出口导向型”战略,利用低廉的自然资源和人力成本,以物美价廉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占领国际市场。然而,在造就我国贸易规模迅速扩张的同时,也恶化了贸易环境,丧失了在供需两端的主动权。不形成规模优势,就会导致规模劣势。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给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导向战略”敲了警钟。我国面临的已经不再是加大出口贸易而是扩大内需的机遇。当数量型增长达到一定阶段后,发展中大国如何实现向质量型增长的转型发展?
  
  每一种经济发展战略,都需要特定的经济理论支撑。欧阳峣告诉记者,大国内生能力理论主张实行内需为主的发展战略,大国综合优势理论主张通过各种要素的耦合而实现最优配置,提高要素的使用效率,确保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张卓元教授肯定他“在现代经济学框架下对大国经济发展的优势来源及其发展规律进行了独特而深入的研究。”
  
  欧阳峣在“大国内生能力”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中大国“基于内需的全球化发展战略”。“大国经济最终要靠内需驱动,我们应该利用‘基于内需的全球化’的‘虹吸效应’,吸引全球的优质要素和资源,推动经济在价值链高端发展。”
  
  2010年,欧阳峣提出新兴大国自主创新的政策框架。对策建议先后3次被科技部《软科学要报》采用,鉴定专家认为“该成果总结和概括新兴大国自主创新的特殊规律,丰富和深化了自主创新理论”。2011年,欧阳峣对大国经济发展的典型特征、国家规模促进经济增长的机理以及发展中大国的工业化、城市化、制度变迁和治理结构等问题进行系统研究。他的理论成果荣获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发展经济学老前辈谭崇台教授称赞他,“为大国的经济发展思想做了基础性、开拓性和系统化的工作”。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采取以扩大内需为主的经济发展战略,正好与欧阳峣的大国经济理论形成相互印证。欧阳峣表示,他和他的学术团队将加强大国内生能力、大国发展模式的理论和实证研究,为国家战略提供更多学理支撑和政策建议。
  
  大国怎样与世界共生发展?
  
  “我希望能与欧阳峣教授开展对话,就大国发展问题进行交流。”2013年7月,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尼克·霍普在接受《中国社会科学报》专访时说。
  
  谈起这次对话,欧阳峣很欣慰,他一直将学术交流当成向世界推介中国的重要机会,连续6年举办国际性的“大国经济论坛”,邀请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和“金砖国家”的专家学者,共同研讨大国经济发展。团队成员先后前往美国斯坦福大学、英国牛津大学、俄罗斯科学院、日本一桥大学、印度德里大学和巴西圣保罗大学进行学术访问,与蒙代尔、麦金农、青木昌彦、桑托斯、海因茨等国际知名学者进行了交流。
  
  “为什么有人鼓吹‘中国崩溃论’,或者‘中国威胁论’,那是因为他们对大国经济发展缺乏真正的了解。”欧阳峣认为,一个有着十几亿人口的国家迈入现代化,这是人类史上从未有过的事情。用规范的学术思维总结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规律,用国际交流手段进行解释与传播,是当代中国经济学人的使命。“在信息化时代,理论只有通过广泛的传播,才能产生国际影响力。”
  
  易先忠是湖南商学院大国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去年被公派到牛津大学做访问学者,访学期间,他在牛津大学作了3次学术报告,介绍大国经济发展理论,牛津大学教授傅晓岚由衷地说:“我们很欣喜地看到,中国的学者立足于中国的基本国情,探索出了大国的崛起之路。”
  
  以大国特征为出发点,以大国内生能力和大国综合优势理论为基础,以大国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战略为主体,一个具有相对独立性的理论体系已具雏形。“构建中国风格的学术话语体系,获得国际话语权,是我毕生的努力方向。”目前,欧阳峣主持的《大国经济丛书》(20卷)被列入“十二五”国家出版规划重点项目,《大国经济发展理论》列入“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大国发展经济学》被纳入研究生教学用书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记者唐湘岳通讯员巢进文)
  
  (源自全国社科规划办网站2013年10月29日10:11光明日报。)

来源:红网综合

编辑:严欢

本文为社科规划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sk.rednet.cn/c/2013/11/08/3192360.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社科规划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