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建设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话语体系

来源:红网综合 作者:李韬 编辑:严欢 2013-10-14 11:24:15
时刻新闻
—分享—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要加强话语体系建设,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增强在国际上的话语权。话语体系荷载着特定思想价值观念,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确立话语权的前提和基础。当今经济全球化时代,谁的话语体系更具道义感召力和思想穿透力,谁的话语和叙事最终能打动人,谁就拥有国际话语权,谁就能在国际竞争中赢得优势。
  
  人类文明史上曾产生过许多有深远影响的话语体系。传统中国社会形成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仁政德政、选贤与能等一套立足自身文化基因的话语,至今仍在形塑着中国人的理想底色。2500多年前雅典、斯巴达围绕不同政体实践形成的政治话语体系,至今仍影响着西方世界的政体思维。中国共产党人高度重视话语体系建设,早在戎马倥偬的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就成功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话语体系。实践证明,这套话语体系是指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强大思想武器。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和新中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我们已成功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既不能为西方话语所解释,也不能靠贴过去的标签来解释。应当承认,当前话语体系建设相对滞后,与中国道路的丰富实践相比,还未形成与之相称的中国话语体系。国内哲学社会科学主流话语大都来自西方,中国原创的核心概念不多,一些学科阵地甚至沦为西方话语的“跑马场”。学术理论界一些人存在着一种把中国当成病灶、把西方理论当成药铺的殖民文化心态,习惯于套用西方概念和话语解释中国,把西方理论神圣化,把中国问题简单化,在现实中常常削中国实践之足,适西方理论之履。实际上,近些年来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以来,西方内部都已开始对其传统政治经济制度乃至哲学基础进行反思,国内一些人却依然奉其为圭臬。不破除这种对西方的盲目崇拜,形成独立的话语体系,就难以掌握国际话语权。
  
  加强话语体系建设,首先要从心底破除对西方的迷信,树立起高度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无疑需要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胸怀和气度,借鉴吸收包括西方思想文化在内的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闭上眼睛不看世界是行不通的。但必须清楚的是,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全盘照抄照搬西方的概念范畴、话语系统只会水土不服,注定要失败。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自觉增强政治敏锐性和理论鉴别力,坚持独立思考和平等对话的态度,将美国等西方国家极力宣扬的一套所谓“普世”话语降为西方国家的地方性、本土性话语;必须对西方的理论话语持存疑和警醒态度,对当代西方种种新潮异说决不能趋之若鹜,而是要始终心有所主,不被所谓“时尚”蒙蔽心智。须知,流行术语翻新越快,时髦异说更替越频,往往表明此类学术理论的空心化泡沫化越严重。
  
  加强话语体系建设,应当立足当代中国现实。任何有生命力的理论话语都是在直面现实问题中产生的,理论话语也只有扎根于现实土壤,才会真正具有解释力、说服力。比如,在西方思想话语体系内,柏拉图哲学是为了矫治古希腊民主之弊,尼采、海德格尔思想是为了矫治西方形而上学之弊,罗尔斯正义论是为了矫治英美功利主义哲学之弊。同理,我们也要心存问题意识,认清当代中国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并探寻解决之道。当前,中国道路的丰富实践已让学术理论研究和话语表述捉襟见肘,哲学社会科学界应尽快摆脱照搬西方概念和话语来解释分析中国的现状,坚持立足基本国情,敏锐把握时代征候,推动话语守正创新。还应努力消除学术话语、民间话语、官方话语之间的隔阂,防止学术理论与现实政策相脱节,推动政学两界、主流舆论场与民间舆论场良性互动、形成合力,更好地承担起用中国话语解释中国乃至世界的责任。
  
  加强话语体系建设,还应立足自身精神文化传统。具有5000多年悠久传统的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毛泽东同志曾说:“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话语体系建设不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毫无疑问必须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我们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这是在新形势下话语体系建设的理论基点。我们应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充分尊重而不是割裂自身精神文化传统,从更高视域探索传统话语与革命、建设、改革话语的融合交汇点,在此基础上结合时代精神推进话语体系建设,形成同自身历史文化传统相承接、具有强大思想引领力和现实解释力的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话语体系。
  
  (源自求是理论网2013年09月17日15:03人民日报。)

来源:红网综合

作者:李韬

编辑:严欢

本文为社科规划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sk.rednet.cn/c/2013/10/14/3168421.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社科规划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