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树立正确的读书观

来源:湖南省社科规划办 作者:苟志效 编辑:严欢 2013-08-09 16:08:32
时刻新闻
—分享—
  喜欢读书曾是国人的传统。崇拜、敬畏文字可以说是我们民族精神的基因之一。常识告诉我们,一个不读书的人、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经过历史检验而传世的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所以如何读书可以决定一个人的修养和境界,关系一个民族的素质和力量,影响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因此,有一个正确的读书观,不仅是个人素养问题,而且还是国之大事。
  
  所谓读书观,无非是如何看待读书这件事而已。但是,细究起来,如何看待读书,却是十分复杂的一件事。如有人很早就认为读书无用。唐代诗人章碣诗云:“竹帛烟消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还有历史上让读书人胆战心惊的“秦火清风”,焚书坑儒、文字狱等,都有读书无用的意味。持此论者多为经验主义者。此类人物,大多有读书无灵性,入世有慧根的特征。更有甚者竟主张读书有害,“斯人无罪,怀壁有罪”说的无非就是读书害人的情形。另有一些人,从实用的目的出发看读书,读书为的就是能做官。“学而优则仕”、“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等等说法,便是此类实用论者的自画像。还有一种读书万能论的迷思,主张半部论语治天下。此论亦有历史传统,持论者多为教条主义者和复古倒退派。究竟应该怎样看待读书这一问题,我赞同苏轼的主张:读书是一种深刻的自我反思、自我完善的过程。苏轼诗曰:“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这是说读书过程中书与人的互动要以人为主。人读书还是书读人?当然是要提倡人读书为主。正如俗语所言,各人吃饭各人饱,各人生死各人了。别人可以替你烧菜,但无法替你吃饭。读书有没有用,如何用,并不取决于书,归根到底取决于你自己。朱熹也认为读书是自己的事情,别人不能包办代替。他说:“读书是自家读书,为学是自家为学,不干别人一线事,别人助自家不得。”同时他还强调“书用你自去读,道理用你自去究索”。这种倡导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和探究学习的看法,符合读书规律,有利于提高读书效率。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说的其实就是这一道理。
  
  读书有用,用在何处?我觉得一是可以学习借鉴间接经验。人是一个问题机器,应对问题,间接经验可以提供方便有效的应对模式。人生也有涯而知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怠矣。一个人,总是靠直接经验面对问题,解决矛盾,局限性很大。通过阅读,借鉴间接经验,是必须的。正如原江西省委书记苏荣在《求是》撰文指出的那样,阅读是生命的一种光合作用,生命的质量需要用阅读来锻铸。人的精神可以因阅读而蓬勃葱茏、气象万千。人的一生是短暂的,却要面临那么多的挑战,这力量从哪里来?就得靠读书。二是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就领导干部而言,读书不单是个人私事,而且还是一个政治问题。领导干部读书学习不仅关系党的事业的成败兴衰,而且事关老百姓的喜怒哀乐。干部读书也是讲政治。智慧、忠诚、勤勉、廉洁的政治品性从何而来?读书可以提供养料。三是读书能变化气质。古人认为学问之道无他,贵在能变化气质。我们面对的是一个急剧变化的世界,已知的半径越长,未知的圆周越大。知知与无知的辩证法,才能有所畏惧;有所畏惧,才能理智地面对世界、面对别人、面对自己。天下大道,敬贤为先,读书为先。不学何以闻道,何以养才,何以安身立命、为人民服务?
  
  要读好书,须警惕读书中几种偏向的消极影响:一是为读书而读书,学富五车,百无一用。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就像李白所嘲笑的鲁叟们那样,闲话谈五经,白发死章句。问以经济策,茫如坠烟雾。二是要明白尽信书,不如无书的道理。钱钟书讲,不识字的人受人骗,识字的人受书骗,所以读书要思考。三是要防止只读有字之书,不读无字之书,不善于向生活学习。要善读生活这本大书,要善于在实践中学习;学好“杀猪”的本领,远胜学了满腹的屠龙之技。四是要反对假读书,读假书。读书做样子、装门面、给人看、赚人气,到头来害人害己。
  
  关于如何才能好读书、读好书来说,我觉得要提倡三个转变:要从单单熟悉文献向掌握智慧转变、要从接纳式阅读向主动式阅读转变、要从盲目阅读向有选择阅读转变。这一方面,德国著名哲学家叔本华和我国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的有关论述,值得我们注意。叔本华在《读书与书籍》中指出:“读书愈多,或整天沉浸读书的人,虽然可以休养精神,但他的思维能力必将渐次丧失,犹如经常骑马的人步行能力必定较差,道理相同。有许多学者就是这样,因读书太多而变得愚蠢。”他还说,“在文学中,也有无数的坏书,像蓬勃滋生的野草,伤害五谷,使它们枯死。它们原是为贪图金钱、营求官职而写作的,却使读者浪费时间、金钱和精神,使人们不能读好书,做高尚的事情。因此,它们不但无益,而且危害甚大”,“因此,我们读书之前应谨记‘不可滥读’的原则”,“不可滥读有方法可循,就是无论何时,凡是大多数读者喜欢的书,切勿贸然拿来读”,“你要知道,凡为愚者所写作的人是经常会受到大众欢迎的,不如把宝贵的时间专读伟人、已有定评的名著,只有这样的书才是开卷有益的”。冯友兰在《我的读书经验》中指出:“怎样知道哪些书是值得精读的呢?对于这个问题不必发愁。自古以来,已经有一位最公正的评选家,有许多推荐者向它推荐好书。这个选家就是时间,这些推荐者就是群众。历来的群众,把它们认为有价值的书,推荐给时间。时间照着他们的推荐对于那些没有价值的书都刷下去了,把那些有永久价值的书流传下来。现在我们所称谓‘经典名著’或‘古典著作’的书都是经过时间考验,流传下来的。这一类的书都是值得精读的书。”
  
  总而言之,古往今来,凡成就大业者,无不是思想上的领先者。理论强党、思想兴国不仅是摆在各级党员领导干部面前的当务之急,而且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百年大计。党员智慧则党智慧,党员纯洁则党纯洁,执政理国重任要求我们必须好读书,读好书,对此绝不能掉以轻心、等闲视之。
  
  (作者系广东省委党校副校长)
  
  (源自求是理论网2013年07月15日00:00学习时报。)

来源:湖南省社科规划办

作者:苟志效

编辑:严欢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社科规划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