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把握新科技革命机遇助力美丽中国梦

来源:湖南省社科规划办 作者:李玉梅 编辑:严欢 2013-07-09 10:41:42
时刻新闻
—分享—
            把握新科技革命机遇助力美丽中国梦
  
            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答本报记者问
  
                  李玉梅
  
  记者:白院长您好。许多人认为新科技革命正在进行,而您多次强调当今世界正处于新科技革命的前夜。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判断?
  
  白春礼:到现在为止,全球发生了五次科技革命,其中两次是科学革命,三次是技术革命。
  
  科技革命源于两种驱动。第一种是现代化进程强大需求的驱动。16世纪中叶至17世纪末,以伽利略、哥白尼、牛顿等为代表的科学家在天文学、物理学等领域带来了第一次科学革命;18世纪中后期,出现了以蒸汽机发明应用及机器作业代替手工劳动为主要标志的第一次技术革命,也是第一次产业革命;19世纪中后期,以电力技术和内燃机发明为主要标志的第二次技术革命,带动了钢铁、石化、汽车、飞机等行业的发展;20世纪初,以进化论、相对论、量子论等为代表的科学突破引发了第二次科学革命,促进了自然科学理论的根本变革;20世纪中后期,电子计算、信息网络的出现带来了第三次技术革命。时至今日,200多年的工业化进程仅使不到10亿人口实现现代化,却已使自然资源和化石能源面临枯竭威胁,使自然环境遭受巨大破坏。面向21世纪中叶,包括中国、印度在内的20亿至30亿人致力于实现现代化,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大力发展工业化,如果按照传统的发展方式,将给自然资源供给和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带来更大挑战,显然难以为继。我们迫切需要开发新的资源来源,创新发展模式和途径,创建新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世界的现代化进程迫切需要一场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
  
  第二种驱动是知识与技术体系内在矛盾的驱动。20世纪初启动的第二次科学革命,标志性成果是量子力学、相对论、宇宙大爆炸理论、DNA双螺旋结构理论、板块构造理论、计算机科学。但20世纪下半叶以来,未能出现可以与上述六大成就相提并论的理论突破或重大发现,“科学的沉寂”已达60余年。同时,科学技术知识体系的内在矛盾凸现。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呈现出多点突破、交叉汇聚的态势,涌现出一批新兴交叉前沿方向和领域,这将推动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来临。所以,我们说世界正处在第六次科技革命的前夜。
  
  记者:在第六次新科技革命到来之前,您认为当前世界科技发展的热点话题有哪些?呈现出了怎样的趋势?
  
  白春礼:当前的科技创新自身呈现许多新特点,领域前沿不断拓展,学科间交叉、融合、会聚,新兴学科及前沿领域不断涌现;基础研究、应用研究、高技术研发边界日益模糊,并相互促进融合为前沿研究。
  
  新一轮工业革命的国际热点话题主要有信息技术、新能源、智能化等。我们看到,能源已成为制约全球经济发展的关键瓶颈,必须在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上实现重大变革;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正在进入新的发展时期,云计算、大数据、虚拟现实、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突破,将给信息技术应用模式带来一场深刻变革;信息技术与新能源的结合将产生新型工业模式,其理想状态是每个家庭、每个建筑不再是单纯的能源消费者,也能够成为部分能源的生产者甚至输出者;材料的精确设计和制造过程的智能化、柔性化,将使材料更加绿色化、个性化,从而提高其清洁、高效、可循环利用等。
  
  3D打印机可能是体现上述特点的一项“代表作”。其原理是使用3D辅助设计软件设计出一个模型或原型,然后通过3D打印机的喷嘴喷出橡胶、塑料、砂子等有机或无机材料,“打印”出各种零件、模型设备等。目前,3D打印已开始应用于工业设计、数码产品开模等领域。
  
  记者:您刚才提到,如今国际热点话题围绕着信息技术、新能源、智能化等问题。那么,这些问题是否也将成为未来新科技革命的突破口?
  
  白春礼:中科院于2012年组织上百名专家、院士,用了大约一年的时间研究未来可能发生重大突破的领域。我们认为,六个方面正孕育着新科技革命的重大突破口:一是基本科学问题,包括宇宙演化、物质结构、生命起源与进化、意识本质等;二是能源与资源领域,包括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先进可再生能源开发等;三是信息网络领域,包括宽带、无线、智能网络继续快速发展,超级计算、虚拟现实、网络制造与网络增值服务突飞猛进等;四是先进材料和制造领域,包括先进材料和制造的全球化、绿色化、智能化程度加速发展,制造过程的清洁、高效、环境友好水平不断提升等;五是农业领域,包括生物多样性演化过程及其机理,高效抗逆、生态农业育种科学基础与方法,营养、土壤、水、光、温与植物相互作用的机理和控制方法等一些基本问题的突破;六是人口健康领域,包括疾病早期预测诊断与干预、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等。
  
  以上任何一个领域的突破性原始创新,都会为新科学体系的建立打开空间,引发新的科学革命;任何一个领域的重大技术突破,都可能引发新的产业革命,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新的活力,引发新的社会变革,加速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进程。
  
  记者:为迎接这场新科技革命,世界各国采取了哪些措施?我国在这方面设定了哪些目标和要求?
  
  白春礼:世界主要国家为迎接新科技革命,把科技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出台了一系列创新战略和行动计划。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在新能源、新材料、信息网络、生物医药、节能环保、低碳技术、绿色经济等重要领域加强布局,更加重视通过科技创新来优化就业结构、驱动可持续发展和提升国家竞争力,力图保持科技前沿领先地位,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
  
  在迎接这次新科技革命的进程中,各国的创新战略是各具特色的。比如,美国在高水平就业、振兴制造业、促进经济健康发展、发展清洁能源、保持强大繁荣和全球影响力等方面采取了战略行动;日本实施了应对资源匮乏、老龄化社会和经济停滞危机的新增长战略,致力于发展绿色经济;欧盟提出智慧增长、包容增长、可持续增长,力图建立创新型新欧洲,继“地平线2020”之后又发布了“GlobalEuropean2050”,以复兴欧洲为目标,提出了中长期研发重点和政策,力图掌握未来发展主动权;俄罗斯实施了促进经济由资源型向创新型转变的战略;印度则提出要在2020年成为知识型社会与全球科技领导者。
  
  在我国,党中央在2006年的全国科技大会上作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决策,发布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2012年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进一步提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发布了《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到本世纪中叶成为世界科技强国。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求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大幅提升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这对科技界准确判断科技发展态势、把握发展方向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记者:把握住新科技革命这一难得机遇对我国至关重要。您认为我国应该重点开展哪些工作?
  
  白春礼:2013年3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科协、科技界联组讨论会上发表重要讲话,进一步强调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不断开创国家创新发展新局面,加快从经济大国走向经济强国。2013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提出,要紧紧围绕主题主线,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深化改革开放,实施创新驱动战略。
  
  近年来,我国政府、企业和社会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大幅增加,彻底改变了长期以来科技投入短缺、人才流失、设施落后、需求不足、创新氛围薄弱的局面。当前,我国正处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重要时期,经济社会结构面临重大转型。因此,我国科技界面临的最紧迫的任务是服务和支撑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而我国科技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是加快从跟踪模仿向自主创新为主转变。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了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等基本要求。而《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提出的总体目标中,包含这样几个关键性的量化指标:全社会研发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2.2%,国家综合创新能力世界排名上升至前18位,科技进步贡献率力争达到55%。
  
  我国“十二五”科技发展八个方面的重点任务是: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重点产业领域核心关键技术突破;推进民生科技领域核心关键技术突破;加快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前瞻部署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加强科技创新基地和平台建设;大力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记者:中科院作为我国科技“火车头”,将如何继续把握新科技革命机遇,助推实现中国梦?
  
  白春礼:面对新的历史机遇期、新科技革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中科院肩负着开拓科学发展、铸造科技“精兵”的光荣使命和重大责任。
  
  首先,我们要切实增强危机感、紧迫感。我们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就是要为科技发展、国家富强、人民福祉作出实实在在的贡献。中科院的战略选择必须体现新时期国家的新要求,坚持立足国家重大需求、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出发点,坚持遵循科技发展内在规律的本质,发挥好科技“火车头”作用。基础研究以国际最前沿、国际一流水平为目标,应用研究以解决实际问题、作出实质性贡献为目标,有所为有所不为,不断作出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创新贡献。
  
  同时,我们努力抓好重大成果产出,在推动科技进步和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中作出重要贡献、产生重大影响。许多重大产出都需要早谋划、早部署、早实施,踏踏实实、不懈努力、持之以恒。像中微子、量子通信的最新成果的取得,都是“十年磨一剑”的结果。我们将持续关注国家的新需求、科技的新前沿,特别是新科技革命和新产业革命的新动态。在大数据、先进制造、3D打印等新兴前沿领域,适时调整战略重点,策划部署新的重大科技任务,及早布局、加快培育。在LED、太阳能、生物能源等国家和产业发展需求紧迫的领域方向,以需求为牵引,加强系统布局,整合优势,加快重大创新成果的产业化步伐。
  
  此外,我们努力用改革释放潜力、激发活力。实现重大产出是科技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科技体制机制作为生产关系,必须与之相适应。只有深化改革,才能释放更多的发展红利。中科院全面推进“创新2020”跨越式发展,关键是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遵循科技创新活动规律,把自身特色优势和发展要求有机结合起来。通过体制上的变革,把全院科研院所、学部、教育机构“三位一体”的独特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实现出成果出人才出思想的战略使命。
  
  建设“三位一体”,就必须打破思维定式、现有格局和工作惯性,遵循高水平科技创新、创新型人才培养、高端智库的各自规律,建立三者协调运行、有机统一的管理体制。正是基于这一认识,中科院党组经过反复酝酿并充分征求意见,于近日正式启动了院机关科研管理改革工作。围绕着实现科学、协同、规范、高效的机关管理这一目标,我们着力理顺关系,按照科技创新活动规律优化管理职能配置,坚持一件事一个部门负责,减少职能交叉;着力强化协同,促进研究所、学部和教育机构的融合与一体化发展,促进科学研究、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有机衔接;着力提高效能,简政放权,减少院部机关对研究所具体事务的管理,提高机关工作的战略性、科学性、协调性和执行力。
  
  当前正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关键时期。中科院作为国家科研机构,将努力在我国科技事业发展中发挥服务全局、骨干引领和示范带动作用,齐心协力、不懈探索,在新的科技革命到来之际,充分发挥科技“火车头”作用,推动实现美丽的中国梦!
  
  (源自求是理论网2013年05月27日08:59学习时报。)

来源:湖南省社科规划办

作者:李玉梅

编辑:严欢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社科规划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