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守住管好“天下粮仓”

来源:红网综合 作者:任正晓 编辑:闵美颖 2013-05-21 10:56:30
时刻新闻
—分享—
                           守住管好“天下粮仓”
  
                                 任正晓
  
  守住管好“天下粮仓”,是国运民生的头等大事,必须做好广积粮、积好粮、好积粮三篇文章。各级粮食部门要肩负使命、履职尽责,不断提高粮食收储供应保障能力,为端牢13亿中国人的饭碗作出新的贡献。
  
  居安思危,时刻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
  
  粮食是安天下之本。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粮食工作。近10年来,中央1号文件都紧扣农业和粮食主题,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地方政府抓粮和农民种粮的积极性,粮食生产实现了历史罕见的“九连增”,2012年达到11791亿斤。这标志着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跨上了新台阶,为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粮食连年增产为做好粮食流通工作创造了条件。2004年我国全面放开粮食市场以来,市场配置粮食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得到有效发挥,粮食价格形成机制逐步完善,粮食流通新格局基本形成。与此同时,我国粮食宏观调控能力不断增强,粮食最低收购价和临时收储等政策措施不断完善,政策性粮食收购价格稳步提高,在促进农民种粮增收的同时,有效地满足了市场需求。粮食部门抓住粮食连年丰收的好时机,不断健全粮食储备和应急体系,通过适时、适量、适价向市场投放政策性粮食,保证了粮食市场正常供应和粮食价格基本稳定。
  
  居安思危。在我国历史上,引起封建王朝更迭的一个重大原因,就是农民吃不上饭揭竿而起,导致社会动荡不安。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粮食长期处于紧缺状态,特别是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因缺粮饿死了人,教训十分深刻。国际上,因粮食引发的社会问题也不少见。例如,2008年发生全球粮食危机,多个国家出现“粮食骚乱”,甚至造成社会和政治危机。去年以来,全球自然灾害频发,一些主要粮食生产国大幅减产,国际粮价波动,给一些粮食进口国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造成很大冲击。这些经验警示我们,粮食安全这根弦任何时候都不能松。这些年,世界经济形势跌宕起伏,而我国却保持经济平稳和社会稳定,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农业基础牢固,粮食生产连年增产,粮食流通畅通,粮食价格稳定。
  
  目前,我国粮食供需总体上处于紧平衡状态,即“总量基本平衡、结构性紧缺”,粮食安全仍存在不可低估的风险。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随着人口总量持续增加、城镇人口比重上升、居民收入水平普遍提高,我国对粮食的需求将刚性增长。虽然我国粮食连年增产,但“靠天吃饭”的局面还未根本改变,特别是在高基数上继续增产,难度将越来越大,稍有闪失就有可能出现由增到减的“拐点”。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我们用不到世界9%的耕地养活了世界20%左右的人口,当前我国粮食消费量约占世界的1/4,相当于全球粮食贸易量的2倍。在全球还有9亿多人严重缺粮的情况下,寄希望于依靠进口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是不现实的,中国只能坚持立足国内实现粮食基本自给。
  
  更应清醒地看到,我国粮食流通领域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粮食安全省长负责制还未完全落实,一些地方因粮食连年增产,粮食安全意识淡化,放松粮食生产,忽视粮食流通;“北粮南运”主通道尚未打通,流通成本高、效率低;粮食收储设施落后,全国有近1800亿斤仓容(约占总仓容的1/3)属危仓老库,基层粮食收储网点萎缩,东北等粮食主产区仓容缺口大;粮食供应网点未能全覆盖,一些地方应急供应能力还很脆弱;粮食产后损失浪费严重,每年仅储藏、运输、加工等环节损失浪费总量就达700亿斤以上。面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按照“底线思维”的方法,把政策措施考虑得更周全,把各项工作做得更扎实,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履职尽责,守住管好“天下粮仓”
  
  守住管好“天下粮仓”事关发展大局、民生大局、稳定大局。守住管好“天下粮仓”,目的在于保障粮食安全,根本在于守住耕地红线,关键在于加强和搞活粮食流通。
  
  全面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负责制,切实落实粮食安全责任。粮食安全省长负责制是守护国家粮食安全的一项基本制度。“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实施以来,在促进粮食生产发展、保证区域粮食市场供应、维护区域粮食市场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地域辽阔,粮食生产、流通和消费的区域性特征明显,粮食工作的基础在地方、重点在基层,省长负责制不落实,粮食安全责任不明确,国家粮食安全的根基就不牢固。守住管好“天下粮仓”,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负责制,需要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既要有国家层面的政策支持与考核检查,更要有各级政府的尽职尽责与真抓实干。当前,完善粮食安全省长负责制,需要各地按照国务院统一部署,研究制定符合本地实际的配套政策,将粮食安全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基层,做到可量化、可考核、可追究、可奖惩。
  
  全面实施“粮安工程”,筑牢粮食安全的保障基础。所谓“粮安工程”,就是粮食收储供应安全保障工程,其主要内容是:打通粮食物流通道,修复粮食仓储设施,完善应急供应体系,保证粮油质量安全,强化粮情监测预警,促进粮食节约减损。实施“粮安工程”,有利于实现我国区域间粮食资源的有效配置,有利于增强粮食收储和供应保障能力,有利于保障粮油质量安全,有利于提高粮食市场监测预警水平。今后,要通过大力实施“粮安工程”,全面提升粮食收储和供应保障能力,切实做到敞开收购农民余粮,保障严重自然灾害和紧急状态下的粮食正常供应,坚决守住“种粮卖得出、吃粮买得到”的粮食流通工作“底线目标”,建立起“收购便利、储存安全、供给稳定、价格平稳、质量可靠、调控有力”的粮食流通新体系、新格局。
  
  全面深化流通体制改革,积极搞活粮食流通市场。管好“天下粮仓”,要用好改革这个最大红利,在调动各级政府抓粮管粮积极性的同时,调动各类粮食主体参与市场竞争的积极性,着力形成竞争有序的粮食市场秩序。要积极推进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的国有粮食企业改革,突出抓好县级国有粮食企业兼并重组,不断增强企业的经营活力和市场竞争力。要大力培育和规范发展多种经济成分的粮食市场主体,积极扶持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做大做强。要以改革的办法,大力推进科技兴粮和人才兴粮,为粮食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全面推进依法管粮,为守住管好“天下粮仓”营造良好的环境。要加快粮食立法进程,加强粮食监督检查和行政执法体系建设,推动粮食流通管理尽快走上法制化轨道。要强化对全社会粮食流通的服务与监管,严格对粮食收购资格和政府储备粮代储资格的审核,实行中央事权粮食委托在地检查。要创新粮油库存检查组织的方式和方法,有针对性地开展政策性粮食购销、出库等监督检查,维护粮食流通秩序,确保粮食有序流通。
  
  积粮为民,做好广积粮、积好粮、好积粮三篇文章
  
  我们要立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主动适应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和粮食需求量刚性增长的新形势,努力做好广积粮、积好粮、好积粮三篇文章。
  
  广积粮,掌握充裕粮源。广积粮,就是要逐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实现粮食稳产增产,保证粮食储备充足和库存充裕。当前,做到广积粮,应从生产和流通两个方面着手。在生产环节,作为重要的涉农部门,粮食系统要适应粮食生产方式变革,积极创新粮食经营体制机制,通过控股、参股、合作、订单等形式主动参与粮食生产基地建设,加强与粮食专业合作社、种粮大户、粮食经纪人的合作,鼓励粮食企业在粮食收储、市场信息、仓储技术等环节为粮食产前、产中、产后提供全方位服务,努力构建生产、收购、加工、销售的全产业链经营模式。在流通环节,要认真落实国家粮食收购政策,做好最低收购价收购和临时收储工作,引导、规范多元收购主体入市收购,确保中央涉粮惠农政策不折不扣落到实处,让种粮农民有效益、不吃亏、得实惠,最大程度调动农民种粮和售粮积极性。在此基础上,千方百计扩大粮食收储能力,按照国家要求落实好地方粮油储备的规模数量,优化品种结构和布局,确保储备粮数量真实、质量良好、储存安全。
  
  积好粮,提高粮食质量。守住管好“天下粮仓”,既要守住数量,又要保证质量。积好粮,就是要适应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消费升级,增加市场需要的优质粮油,保证粮油食品安全。粮食部门要充分发挥政策服务和市场信息优势,在种植前为农民提供市场行情信息,通过开展订单收购等方式,引导农民优化粮食品种结构,推广种植适应市场需求的优质品种,实现优质优价。要强化粮食质量安全检测监管,积极开展对新收获粮食的监测监控,从源头把住粮油食品质量安全关。要全面推广科学储粮,大力开展科技创新,推广“四合一”储粮技术,积极开展生态储粮,保证粮食储存品质。要倡导科学消费理念,大力发展适度加工,提高纯度,控制精度,保持粮食品质特性。要适应城乡居民膳食结构改善升级和家务劳动社会化的新要求,大力推进主食产业化和“放心粮油”工程,积极发展“百姓厨房”,增强口粮供应保障能力,保证主食产品营养、健康、安全。此外,要广泛开展爱粮节粮宣传教育活动,形成全民爱粮节粮的良好风尚。
  
  好积粮,保障有效供给。好积粮,就是要在优化粮食储备布点基础上,努力做到粮食流通畅通到市场终端末梢,一旦发生应急事件或连续受灾,保证粮食及时调到需要的地方,送到困难群众手中。要加强粮油仓储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粮食主产区要加强一线收储库建设,改善粮食收储条件,满足农民售粮需求。要以“四散”物流为依托,打通“北粮南运”铁路散粮运输主通道,加快主要粮食物流通道和节点建设,提高粮食跨区域流通效率,有效降低粮食流通成本。要按照“合理布点、全面覆盖、平时自营、急时应急”的原则,搞好粮食应急加工、应急储运、应急供应网点布局,确保每个乡镇或街道至少有一个应急供应点,京、津、沪、渝等36个大中城市人口集中的社区每3万人至少有一个应急供应点。要完善国家粮食交易平台建设,组织好政策性粮食竞价销售和跨省移库,促进粮食产销区发展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促进粮食产销衔接。要高度重视粮油统计信息工作,加强粮情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做到粮食市场和价格“未涨先知、未抢先知”,增强粮食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作者:国家粮食局局长)
  
  (源自求是理论网2013年05月01日08:00《求是》。)

来源:红网综合

作者:任正晓

编辑:闵美颖

本文为社科规划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sk.rednet.cn/c/2013/05/21/3013453.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社科规划频道首页